关于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工作情况综述

长武县人民政府

(2019年4月)

长武县位于咸阳市西北部,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辖7镇1个街道133个行政村,是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4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96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9元。

近年来,长武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主导、改革创新,民生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政策支持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养护管理为保障,以推进运营发展为目标,抢抓机遇,加大投入,高点定位,整体推进,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930公里,其中福银高速公路30公里,国道33公里,县级主干公路110公里,矿区公路16公里,乡道130公里,村道611公里,形成了“四纵三横两连环”的路网布局,实现了全县10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班车的“双百”目标,为助推长武县脱贫摘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六项机制”,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按照“政府主导,交通主抓,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思路,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把示范县创建作为脱贫摘帽的突破口,建立“六项机制”,强力推动工作。一是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及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议机制。长武县除了专门召开动员会议外,还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及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四好农村路”建设及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三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制定下发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方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四是建立资金配套补贴机制。出台了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配套、农村公共客运发展补贴等政策,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公路建养配套资金及客运补助资金。用活“一事一议”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捆绑使用交运、扶贫等部门涉农资金,有效解决了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紧缺的问题。近年来,长武县共落实农村公路建养配套资金及客运补贴资金1.2亿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及示范县创建工作。五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把农村公路“建、养、管”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每年向交运部门和各镇(街道)下达考核指标,半年组织检查,年终统一考评,促进工作任务落实。六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包抓责任制,20多名县级领导、77个包村部门、300多名包村干部分别进驻77个贫困村,协调解决所包村脱贫攻坚工作及道路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交运部门全力抓,镇(街道)部门配合抓,干部群众参与抓”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格局。

二、落实“四个坚持”,大力推进路网建设

坚持“主干大升等,路网大延伸”的方针,不断增加公路硬化长度,提高等级公路密度,扩大受益人口广度,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坚持发展为先,加快主干道路升等。2017年以来,长武县先后完成了亭巨二级公路、长宁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扎实推进亭枣公路巨枣段三级公路建设工程,长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长宁公路相公至杨家沟段改建工程、冉相三级公路改建工程、长彭公路三级油路改建工程即将全面开工,预计年底可竣工通车。二是坚持民生为先,完善村级公路网络。近年来,长武县共建成通村通组油路水泥路630公里,完成投资4.8亿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尤其是2018年,长武县投资3.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油返砂改造及通组道路建设347条368公里,其中完成油返砂改造229公里,建成自然村通组道路139公里,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三是坚持安全为先,推进桥梁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绳邓桥、马成寺桥、陈刘河桥新建工程和西河桥改建工程,七强公路南河大桥和黑河大桥重建工程、绳邓中桥建设工程、长宁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全面开工,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坚持质量为先,强化施工过程监督。公路建设全部实行“七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项目招标制、施工合同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科学制定方案,严密组织工序,严把工程质量。成立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积极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做到设计不合理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进场、质量不合格不签字,全力打造“精品工程”。长武县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和危桥改造治理率均达到100%。

三、聚焦“四个强化”,狠抓农村道路管理

以宣传贯彻路政法规为中心,以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出行畅通为目的,狠抓超限运输管理,从严查处路政案件,大力整治公路环境。一是强化上下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切实发挥各镇(街道)公路管理所职能,进一步完善村级议事机制,县与镇(街道)签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镇(街道)与村签订了《通村公路管理责任书》、与通村公路管护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县、乡、村道分级管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为了使“保护公路,人人有责”成为共识,镇村将爱路护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乡规民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公路管理新局面。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扎实治理超限。按照“乡镇管好片,村组管住点,运政管源头,路政管路面,交警管干线,水利管砂场,工业管煤矿,土地管矿山”的任务分工,切实加大对超载行为的整治力度。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共关闭非法采砂场8个、非法储煤场3个。投资87.8万元,为胡家河煤矿、高家堡煤矿安装了远程监控设备,建立科技治超平台,对煤炭装车进行监管,坚决杜绝超限车辆出场上路。近年来,共监控车辆12.16万辆,强制卸载超载货物27吨。抽调运政执法、路政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加强路面治超巡查,检查车辆1300多车次,长武县超限超载率控制在2%以下。三是强化宣传攻势,营造浓厚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路政管理法规,先后在街道设点宣传13次,悬挂横幅28条,组织车辆下乡进村宣传60多车次,散发传单1万多张,刷写宣传标语80多条。印制发放《路政案件举报卡》800多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路政管理的积极性,营造了“建设公路不易,保护公路光荣,破坏公路可耻”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常态巡查,保障道路畅通。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公路上碾打晾晒的通告》,并在县电视台进行连续播放。组织路政执法人员每天开展巡查,对群众在公路碾场晒粮行为进行劝导和清理,清除路面堆积物4000多方,现场制止红线内违章建筑3起,拆除非交通标志20个,收回路产210平方米。通过不断强化路政管理措施,破坏公路的行为基本杜绝,占用公路的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突出“四个着力”,全面提高养护质量

以开展“好路杯”竞赛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公路养护新机制,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养护质量。一是创新养管机制,着力夯实工作责任。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养护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落实县、镇、村三级管理责任。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具体承担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职责,8个镇(街道)的公路管理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各镇(街道)公路管理所配备专职干部,招聘了乡村公路管护员,达到了每村一人的要求,县镇村三级养管责任更清楚、任务更明确。二是严格施工标准,着力提高养护水平。全面落实《养护工程施工规范》,严格遵循操作程序,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投资100多万元,建成沥青拌合场1处,改造养护施工工区2个,购置了公路标线冷喷式画线机,提高了养护施工的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养护技术标准,按照“圆坑方补,深坑分层补”的要求,科学处理路面坑槽。积极采用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技术,有效保障油路罩面工程质量。近年来,长武县共投资920万元,处治县乡村公路病害24761平方米,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始终高于市定标准,养护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三是扎实整治隐患,着力保障交通安全。以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为目标,对全县87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了安保工程,共安装钢筋混凝土防撞挡墙8518延米、垛式挡墙15700延米、防护栏26800米、警示桩25630根,设置提醒标志600多处、标线21320平方米、凸面镜108个、减速带3266米,整治危险路段31处。在长宁路、长枣路、亭巨路、冉相路等县道安装减速带26道,弯道栽设凸面镜88个,补栽警示桩1200多个。投资40多万元,对长枣路西河段高危边坡进行了刷坡整治,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公路安全畅通。四是开展示范创建,着力优化道路环境。深入开展村级公路“好路杯”竞赛活动和“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在公路路肩种植三叶草、波斯菊126.5公里,设置绿化平台多处,在公路两边栽植中槐、冬青、杨树、侧柏等苗木7.8万余株,营造了优美的公路环境,打造了“一条公路,两道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风景线。长武县87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列养范围,列养率和养护工程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公路优良率达到95%以上。

五、着眼“四个促进”,努力放大运营效益

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加快“路、站、运”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大交通运输设施投入力度,积极推动道路运输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促进场站建设。近年来,全县累计建成二级客运站2个、五级客运站6个、通村客运停靠点92个、县城公交站点44个。总投资8213万元的长武二级客运汽车站新建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地基工程,预计年内可全面竣工。该项目紧邻长武义乌商贸物流城,建成后必将更好地带动长武县商贸服务业发展繁荣。二是加大补贴,促进线路开通。出台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先后购置更新客运车辆80多辆,开通了马屋―彬县的县际班线和长武至凤口、司家河、马成寺等9条通村客运班线,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基本满足了农村客运市场运力需求。目前,全县3家客运企业共有客车106辆,开通班线20条,其中省际班线2条、市际班线6条、县际和县内班线12条。开通县城公交线路4条,设立公交站点44个。共有出租车60辆,日均输送旅客4500余人次,年客运量达到160万人,客运周转量达到1230万人公里。三是科学规划,促进物流发展。为了打通“三农”“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我们制定了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规划,扎实推动物流业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县、镇物流中心13个,设立村级电商物流站点103个,全县8个镇(街道)物流站点实现全覆盖,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已基本形成。四是强化管理,促进规范运营。以运输市场秩序整顿为重点,加大运政管理力度,强化运输管理措施,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近年来,全县共出动稽查车辆198辆次,检查车辆1218辆,查扣非法出租车、机动三轮车135辆,暂扣机动车证件118件,强制报废机动车5辆,查处群众投诉举报17起。

总之,近年来,长武县在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路建管护运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形成了“有村就有路,有路必有车”的交通运输格局,基本实现了“路、站、运”一体化发展,为群众提供了“畅、洁、绿、美、安”的公路环境和“快捷、便利、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有力助推了全县农业农村繁荣、旅游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步伐。2018年,长武县剩余7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带来的福利和便捷,群众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农村因路而变化,发展因路而提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措施,严格标准,不断提高长武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和水平,让“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民生路、小康路、幸福路。

责任编辑:王树潮 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官网:www.wangshangshanxi.cn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