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房村位于南郑区城区以东、圣水集镇中心、距汉中市中心城区12公里,北临汉江,南靠灵泉山,是西汉高速东出入口,区域面积2.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3户1075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2个,共有党员39人。
该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从自治、法治、德治、三个方面同向发力、相融相促,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基层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网格管理体系,以网格服务群众。发挥“广场议事”、“乡村管家”、“群众工作室”作用,做好“1+3+N”风险管理,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治安苗头性问题。统筹“一约五会”、“积分制”等制度机制,高频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教育,推动乡风持续文明健康。围绕资源调结构,建立‘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经营的联农带农机制,整合水果种植、林下养殖、农家乐等项目打造了产、学、研、农、旅多元业态融合的农旅融合综合体,建成集土地流转、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于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链。近三年,共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实施水产池塘改造项目,发展水产养殖6700平方米,建设肉牛养殖基地1个,年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群众增收2000元以上。2024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48元,村集体经济收益38.6万元,同期增长率10%。
该村先后被授予“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等称号。
一、建强村党组织,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和村党支部建设。村“两委”班子配备完整,执行力强,村党支部书记素质高,村级班子严格落实坐班值班、考勤管理、廉洁自律、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文明实践活动等,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抓手,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推进全村各项重点工作。
二、狠抓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围绕区委“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庄房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发展“品牌农业、休闲农业”。依托全村现有的特色肉牛养殖和大樱桃种植,引导动员群众发展旅游服务业,推出了忆古源酒店、粱渠河畔、农家小吃等一批特色农家乐,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2023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50万元实施水产池塘改造项目,塘库清淤10000方,维修加固堤坝155米,扩建塘库4000方,发展水产养殖面积6700㎡。同时计划以此为中心,在塘库周边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开办农家乐,建设田园综合体,形成特色品牌。2024年积极申报肉牛养殖项目,投资300余万元新建肉牛养殖基地一处,建设钢结构牛棚216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养肉牛200头。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产收益、入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增收。
三、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按照镇村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环境卫生评比办法,严格实行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党员)包户的环境卫生联系点制度,积极开展“清洁家庭”、“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对全村348户群众房前屋后进行了整治清理,全村共评比清洁卫生家庭30户,占总户数的11%。整治集镇占道经营行为,拆除乱搭乱建建筑,规范商户标识,健全环境卫生管护机制,村容环境明显改善。村内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率100%,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同时争取2022年、2023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资240万对村内的水沟进行清淤,对通组道路进行绿化、拓宽,建设文化墙和景观小品。通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家园品质,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家园从宜居迈向“乐居”。
四、强化治理服务,建设平安乡村
探索形成“广场议事”多方参与、“乡村管家”源头预防、“群众工作室”“情”“理”“法”调解“三平台”矛盾纠纷发现处置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今年以来,通过“广场议事”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解决矛盾纠纷5起,解决人居环境改善、道路建设等问题20余个。通过群众工作室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100%。
下一步,庄房村将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从制约农村发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以一步一个脚印的“量变”跑出乡村振兴的“质变”,把庄房村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