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全县辖19个镇,243个村(社区),总人口42.63万人,总面积2406平方公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勉县春秋时期属蜀,秦时属褒县,西汉初年始建沔阳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1964年9月,因“沔”字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勉县。勉县“两汉三国”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迹丰富。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派韩信从勉县暗度陈仓出定三秦;东汉初年,张鲁在此创办“五斗米教”,“雄踞巴汉三十余载”;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定军山下教兵演武,北伐曹魏,并长眠于此。县内不可移动文物580处,文保单位23个,其中国保单位2个、省保单位4个。二是生态良好。勉县地跨东经106°、北纬32°,属典型的内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降雨量792.8毫米,无霜期237天,森林覆盖率64.1%。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三是交通便利。勉县地处汉中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境内有一条国道(国道108)、一条省道(省道309)、两条铁路(阳安铁路和正在建设的西成客专)、三条高速(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和在建的宝汉高速),可30分钟到汉中,3个多小时到西安,4个小时到成都,区位优势独特,发展空间广阔。四是物产丰富。勉县矿产资源丰富,与宁强、略阳交界的“金三角”地带被地质学家李四光誉为“亚洲乌拉尔”,县内已探明的矿产达23种,开发利用的有金、铜、锌、铁和石灰石、磷矿石、大理石等18种。动植物资源丰富,以天麻、猪苓为代表的中药材1611种,天麻种植面积5万亩、150万窝,猪苓1000亩、30万窝,大鲵养殖100万尾。五是产业兴旺。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6万亩,农业主产水稻、油菜、玉米,建成茶园14.3万亩、桑园4万亩、魔芋3.8万亩,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户,其中国家级2户;工业现已形成以陕钢、汉中锌业、尧柏水泥、远东化肥和建兴农业、春光油脂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有色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饮料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总量居全市第一;武侯墓、武侯祠、马超墓和定军山、天荡山、云雾山等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至2013年底,全县有机动车辆52856台,其中货车6049台、拖挂车520辆,货运总量176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