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魅力城镇

  • 荣誉

  • 荣誉

  • 荣誉

  • 荣誉

  • 荣誉

  • 党委书记 弥宝慧

长武县昭仁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


弥宝慧,男,汉族,生于1962年10月9日,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高贤村人,现任长武县昭仁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

1980年9月参加工作;

1980年9月—1991年8月先后在长武县芋元乡、相公镇4所小学从事教育工作12年;

1991年9月—1993年8月在咸阳市教育学院中文专业脱产学习两年;

1993年9月—1997年12月在长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从事写作工作5年;

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在长武县原罗峪乡任副乡长一年;

1998年12月至今10年时间,一直在长武县昭仁镇工作,历任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镇长,党委书记职务。

近年来,工作成效显著,曾多次受到市、县表彰奖励。仅市级以上表彰达9次。2001年被评为咸阳市同“法轮功”斗争先进个人,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制管理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和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市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均受到咸阳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2005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显著,受到省委组织部、省综治委嘉奖一次;2006年被评为咸阳市第十届“十佳公仆”。

长武县县委委员,县人大代表;

咸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

竭尽心智为百姓

——记长武县昭仁镇党委书记弥宝慧

走进长武县昭仁镇的乡间村落,一提起镇党委书记弥宝慧,无入不竖起大拇指。南关村村民说他是老百姓的活菩萨,有必应。宜山村村民说他是百姓的贴心人,讲真话,办实事,是真正的为民书记。灵凤村村民说,200多年自然形成的臭胡同改造成的水泥路,就是记载弥书记功续的无字碑……扔在弥宝慧书记柜角的那一摞摞奖牌证书,有那一个能真正比得上老百姓对这位“为民书记”的如此评价?

凝聚不了能干事的人,就干不成事

“凝聚不了能干事的人,就干不成事。”这是弥宝慧经常说的一句话。除了抓好镇党委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平时,弥宝慧总是眼光向下,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做为干好工作的前提来抓。长武县是国定贫困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然条件较差,干部待普遍偏低。

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一个月只能拿到100多元钱。而长武县昭仁镇地处县城城关,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用百姓的话说,在北街批发一包袜子,拿到南街零售都能赚几元钱。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大都有“弃宫下海”的想法。针对这一情况,弥宝慧凭借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责仟留人,感情留人,事业聚人”的思路,经常下乡与村干部谈心,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给予最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每逢村干部家中有红白喜事,他都和镇干部一道前往帮助他们料理。村干部子女高考时,帮助他们选择专业学校,上学时资助困难干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基层干部倍感温暖,逐步打消了经商的打算,甘守清贫,继续工作。南关村位于县城城区,现在许多群众家都盖起了楼房,但是党支部书记刘恩存家至今却还住在以前修的旧房子里。他说:“咱也想给自己去挣钱,但是这事总得个人干吧?再说,弥书记信任咱,咱总不能丢人吧?”尽管刘恩存家日子过得一般,但是大家伙却都信服他。灵风村党支部书记黄连生说:“弥书记既是领导,也是朋友,一句话,他把咱当人,为大家事咱挨骂受气跑烂鞋心甘情愿。”近年来,昭仁镇24个行政村没有一个干部辞职不干或“挂冠外出”。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期稳定,保证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获得省级教育强乡镇称号: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乡镇、小康乡镇,全市目标责任制管理先进单位。

连路都修不好,还有何面目见百姓?

快七年了,但他却怎么也不能忘记第一次去宜山村的情景。那是2000年夏天,罗峪乡刚刚并入昭仁镇,时任镇党委副书记的弥宝慧同志第一次去这个村子下乡,他推着自行车在山梁上绕来绕去,整整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村里。山梁上路很陡,有很多路段连自行车都不能骑。到了村里,群众告诉他,前几年,甘肃泾川县飞云镇父子俩来贩西瓜,四轮拖拉机翻了车,还死了人。他们往上运蔬菜瓜果,都只能用牛挂架子车来运。祖祖辈辈这么多年,路不通全村30多名小伙娶不上媳妇,村里连个汽车都没来过……这些话像钢针一样扎在他的心里。后来在一次镇党委会议上,他动情的说:“连条路都修小好,我们还有何面目去见老百姓?”2005年,经过不懈努力,多方争取资金120万元,历时8个月时间,设汁路宽8米,全长9.1公里的西宜公路终于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通车这天,公路沿线四个村的群众放炮敲鼓,唱歌跳舞,好像过年一样。

灵风村位于县城主街边沿,本来应该是路平道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城边村里却到处都是臭气熏天的烂泥胡同。车辆不敢去,进去了无论大车小车非陷在里面不可。晒了十多天大太阳,在长武街道上如果你遇见了穿长筒胶鞋,不用问,他准是灵凤村人。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今年以来,弥宝慧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带领灵凤村两委会干部,规划设计,拆迁改造,修成了4.5米宽,2.7公里长的水泥路。终于使存在了200多年的烂泥胡同彻底成为历史。为了顺利拆迁,弥宝慧多少次走进了群众家里做工作,群众心里清楚。为了保证工和顺利进行,多少个深夜弥宝慧还在施工一线,群众心里也清楚。今年76岁的灵风村七组村民杨勇说,“路修通了,自行车也变成了摩托车。”灵风村党支部办公室至今还保留着一本喝酒放炮的特殊记录。这些酒不是干部们喝的,而是在施工当中群众自己卖来稿劳施工队的。据统计,整个施工期间,群众自发送来的啤酒达386箱,白酒401瓶,燃放鞭炮357串。西瓜、饮料、香烟、小吃更是不记其数。路修通后,得知群众要集资制送牌匾,弥宝慧急忙打电话给几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告诉群众,这些事都是我们的本职,不是做好了,而是做得太迟了。

2003年以来,弥宝慧带领昭仁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相继完成了北关村、南关村、东街村等13个村15条村级公路的修筑,总里程达到了47公里,直接受益入口过万人。完成了庙底、罗峪等15个村的农村收网改造和崔家河、马场等七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为5个村接通了有线电视,为所有村通了电话,实现了电话“村村通”。新建移民新村一处,已搬迁群众16户。该镇还计划赶2007年底,实现村村通油路,届时,总里程将达到60公里,彻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不能解决难缠事,就没有资格当书记

上任以来,弥宝慧一直:把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群众做为自己的第一责任来抓。他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关心群众的关注的焦点闯题。

昭仁镇南关村位于县城以南312国道边,1998年,南关村两委会和长武县客运公司签订协议,将县城南大街312国道边的14.25亩土地以入股的形式,建设长武县长途汽车站,运营后按比例分红。但是群众普遍存在不同意见,认为这种行为具有欺诈行为,自发到县委县政府,省市委、政府上访,并将此事反映到了央视<焦点访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曾几次组成工作组进驻南关村调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情况复杂,各方面意见难以统一,多次努力未果,使这一问题搁置起来。主体尚未建成的汽车站半拉子工程,在长武县城南大街口的3 12国道边一悬八年,像长武人脸上的一道伤疤,在注视着南来北往的车辆。弥宝慧同志任镇党委书记以后,这件事更像一块巨石,沉沉的压在他的心头。在多方调查、多次思考的基础上,他也多次组织召开镇党委会议研究这解决一问题的办法。在一次会议上,他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脸上无光,我就没有资格做这个书记。”经过不懈努力,今年6月份,通过招商引资,南关村同咸阳三鑫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以每亩13.6万元的价格征用了这块土地。征地款共计193.8万元。现金到账后,又面临着一个给群众分钱的问题。群众有的说按1997年的分地人口进行平均分配,有的说按现有人口分配,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为此,弥宝慧和镇党委政府部分领导驻进该村,走进农户调查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最真实的情况,为制定分配方案做准备工作。随后,在镇党委的主持下,南关村选出了四名群众代表,同镇村干部一同入户征求意见。经过逐户调查,有86%的群众主张按现有人口分配,有11%的群众主张按1997年分地人口分配,有3%的群众主张按2000年在册入口分配,还几户群众弃权。按照大多数入的同意的原则,最后决定按现有人口分配。在制定现有人几时,弥宝慧要求村两委会细而又细,需要外调的选派代表进行外调,一定要做到应分的一人不漏,不应分的一人不分。经过细致调查,前后四次张榜公布,9月15日,当南关村群众从村委会领到每人2894元的补偿款时,人人笑逐颜开,个个喜形于色。本应早日得到的补偿款在拖了八年之后的今天终于拿到了手。今年70岁的群众代表席耀瑞说,“为了这件事,弥书记赞了脑筋,也伤了脑筋。弥书记挨的骂比我们挨的骂还要多,我们受不了的,他都受了,这就是党的干部、我们的书记那……”

经济上不去,说的再好也没人听

昭仁镇地处县城城关,全镇辖两个社区,24个行政村,总人口31846入。弥宝慧在党员干部会上讲话时说:“经济上不去,你说的再好也没有人听,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几年来,他牢记自己说过的话,说真话,干实事,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紧紧围绕“稳粮优果搞养殖,二三产业活市场,劳务输出保增收,招商引资健发展”的总体思路,狠抓本镇经济建设,使全镇经济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2年以来,垒镇新上果树4200亩,使全镇果园总面积达到了l.5万亩。实施“四大关健技术8200多亩;建设果品营销和果园管理两支队伍,全镇累计培训农技人员51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名技术员的目标。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建成养殖专业村7个,扶持养殖大户23户,使全镇大家畜存栏量达到了1885头: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二三产业,使全镇私营企业达到44个,个体工商户达到l790户;实施劳务输出,年均输出劳工5600多人次,实现收入llO多万元;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引资项目IO个,累计引进资金7000多万元,使全镇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05年年底,昭仁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43亿元,比2002年的l.04亿元增长了3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144元,比2002年净增300多元。全镇小康树累计达到120个,成为全县11个乡镇之中的真正的“龙头老大”。

责任编辑:王树潮 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官网:www.wangshangshanxi.cn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