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守护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屏障、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
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洛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新红介绍洛阳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洛阳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文广旅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治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守护黄河长久安澜,跑好河南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市全力构建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突出干流治理,持续完善黄河洛阳段干流河道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黄河(孟津段)荣获“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称号。
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抓好支流河道清淤、岸线除险加固、河岸绿化管理等重点工作,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开展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伊河、洛河普遍达到市区段100年一遇、县城段50年一遇、乡村段20年一遇防洪标准。
豫西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鹏在发布会上介绍,一方面,洛阳所处位置特别关键,黄河河势变化较为复杂,工程防守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洛阳市域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黄河流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洛河、伊河等水系防汛点多、线长、面广,防洪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洛阳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扎实做好黄河防汛工作,全力跑好河南黄河水旱灾害防御第一棒。通过推动完善洛阳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较为完备的“水库+堤防”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河道整体行洪能力。其次,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警“三道防线”,全面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应急能力,确保黄河岁岁安澜。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近年来,洛阳市在试点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记者获悉,目前,洛阳已成功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发布会上,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劲松介绍,2023年,洛阳市伊洛河(洛阳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洛宁故县水库、涧河新安段入选河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河(孟津段)荣获“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称号。宜阳县赵老屯村入选全省美丽河南实践先进典型案例,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偃师区首阳山森林公园入选全省美丽河南实践优秀典型案例。
目前,洛阳拥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65种、高等植物2308种,其中包含黑鹳、大鸨等12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银杏、红豆杉等6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在黄河湿地,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卷羽鹈鹕、彩鹮,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斑羚和貉。
此外,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5年保持100%,伊洛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持续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湿地保护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8%,入选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洛阳制造”向“先进智造”全面升级
发布会上,李新红介绍,近年来,洛阳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转型,连续四年荣获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20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一轮“三化改造”全覆盖,智能车间、绿色工厂、制造业头雁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形成“新集群”。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正式投产、二期项目全面开工,加速建设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光电元器件集群规模全省领先,新型耐火材料、现代农机装备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洛阳入选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
未来产业多点发力、抢占“新赛道”。氢燃料发动机实现规模化产销,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链营收两位数增长,2023年“5+17”产业链群营收规模达4200亿元,“洛阳制造”向“先进智造”全面升级。
洛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坚持把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强产业支撑。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洛阳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介绍,洛阳加强地方立法、系统规划的刚性约束,积极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荣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
洛阳把传统元素与时代气息融合起来,讲好“黄河故事”,让“读懂中国”在河洛大地可感可亲。举办牡丹文化节、2024“春和景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等大型活动,将千年“大遗址”变成时尚“会客厅”。
其次,做好黄河文化资源活化开发利用,实施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在全国率先打造隋唐洛阳城3.0版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全市博物馆数量达10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全省第一。
加快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让黄河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度融入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黄河古都群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287公里的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行,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河之洲水上体验中心开放运营,形成水上岸边多层次旅游体系,有力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相得益彰,增强了黄河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李新红表示,洛阳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新文旅特点,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1月至9月,接待游客1.26亿人次,文旅热度持续攀升。
电话:029-87298388
广告:135-7227-5668
招商:158-2907-4800
邮箱:w87298388@163.com
官网:http://www.wangshangshaanxi.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省政府北门68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