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予学院“双百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庆七一、携手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双百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到包扶村开展“大走访大宣传送温暖”活动

  • 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安率队深入包扶村走访慰问

  • 省慈善协会授予我校“慈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奖牌

  • 省教育厅、公安厅授予我校“陕西省平安校园”荣誉奖牌

  • 授予学院“双百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 学院茶叶专家徐凯明教授配合市人社局在勉县阜川镇四萍村开展茶树栽培实用技术培训

  • 学院茶叶专家徐凯明教授配合市人社局在勉县阜川镇骆驼项村开展茶树栽培实用技术培训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双百工程”精准扶贫先进材料

2017年以来,为深入落实陕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关于印发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在保证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了对国家贫困县——汉中市勉县的结对帮扶工作。

一年来,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省市的安排部署上来,全院动员,部门联动,注重实效,多举措推进“双百工程”。积极探索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开展精准教育扶贫之路,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攻坚,为勉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2017年学院的“双百工程”工作被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结对帮扶“先进单位”。

一、工作保障

为了贯彻落实好全省普通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工作会议和汉中市教育脱贫攻坚暨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工作会议精神,富有成效的组织开展好“双百工程”,做好结对帮扶勉县的各项工作,学院于2017年5月专门成立了结对帮扶勉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开展。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先后4次深入到勉县深入交流、调研,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赖成宣先后多次带领学院扶贫办工作人员主动到勉县教体局进行工作对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农林科学与技术系、药学与医学技术系、教育系等系部先后与勉县农发局、教体局、科技局等进行了工作对接。在与勉县有关方面充分沟通会商后,共同商定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帮扶勉县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时间内容、工作方式及具体要求。一年中,能按时按要求报送了“双百工程”总结等相关材料。

学院的“双百工程”工作,先后在省教育厅网站报道8篇、汉中电视台报道1次、学院网站宣传报道10余次。

二、帮扶措施

学院遵循“高校优势和地方需求”精准对接的原则,坚持突出高校特色、以智力扶贫为主的工作方针。经多次与勉县教体局及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详细制定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帮扶勉县开展技术培训及支教计划(2017年度)》,并分步组织实施。

1.智力帮扶

利用学院的专业优势,指导帮扶县、包扶村的建设规划、产业规划、生态保护、社会管理服务等。积极为贫困县、包扶贫困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案例:(1)指导勉县新街子镇、长林镇的陕西盛森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沙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产业。(2)组织10余名志愿者前往勉县褒城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3)坚持与勉县开展了“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志愿者帮扶活动,共先后派出的160余名优秀学生利用每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勉县褒城镇5个贫困村,对24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使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显著提高。(4)留守儿童开展了3次“点亮微心愿,温暖小童心”活动,共计为近2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价值8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为200余名儿童举办了心理健康讲座。

2.教育帮扶

积极开展送教送项目送培训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案例:(1)选派专业教师分2批对勉县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长和骨干教师、班主任进行培训。每批培训2天,培训人次超过300人。通过上公开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具体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自我减压、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此项活动受到勉县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马大勇,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赖成宣出席开班式。(2)选派药学、农林专业的5名专家先后奔赴勉县12个村开展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及养殖技术培训,共11场,培训人次超过500人。(3)开展乡村医护人员培训,2017年为勉县培养养老护理员5名。

3.科技帮扶

在结对帮扶的勉县、结对包扶的宁强县阳平关镇酒坊坝村均设有产学研基地。

案例:(1)学院在勉县新街子镇、长林镇的陕西盛森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沙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产业研示范基地”。(2)本院在全国茶叶种植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徐凯明教授对勉县阜川镇提供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技术指导;本院农林专家对勉县汉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服务,培训周边肉牛养殖人员50人次以上。

4.人才帮扶

发挥学院专业门类多,各方面人才比较齐全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帮扶。

案例:(1)学院在专业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选派音乐教师苏卫东(汉中音乐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美术教师申庚文、体育教师洪建光3人从2017年9月开始分别到勉县同沟寺中学、温泉镇中学、勉县实验小学开展顶岗支教,帮助开展素质教育。(2)选派药学、农林专业的5名专家先后奔赴勉县12个村开展中药材种植、食用菌栽培及养殖技术培训,共11场,培训人次超过500人。(3)发挥蔬菜种植专业人才优势,在宁强酒坊坝村,协助农户成立“尚品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

5.信息帮扶

指导中小企业及农户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案例:指导勉县新街子镇、长林镇的陕西盛森菌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沙滩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6.文化帮扶

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文化帮扶,扶贫政策宣传。

案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前往勉县褒城镇开展文艺巡演等活动。

7.民生帮扶

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认真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接收大、中专学历教育及相关技能培训。

案例:(1)2017年按照国家教育扶贫有关政策为989名学生减免学费、住宿费600万元。(2)积极为贫困户子女设立勤工助学岗位30个,给在校大中专学生落实奖助学金220余万元。(3)组织师资力量赴勉县开展了专门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长、骨干教师、班主任的教育培训。(4)到勉县中心敬老院进行护理服务。

8、志愿帮扶

学院共青团、学生会、志愿者组织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案例:(1)组织志愿者前往勉县褒城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坚持与勉县开展了“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志愿者帮扶活动,共先后派出的160余名优秀学生利用每周末休息时间深入到勉县褒城镇5个贫困村,对24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使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显著提高。(3)留守儿童开展了3次“点亮微心愿,温暖小童心”活动,共计为近200余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价值8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为200余名儿童举办了心理健康讲座。(4)本院志愿者服务队陕西省慈善协会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队”。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扶贫工作力量分散。省教育厅“双百工程”给学院安排的帮扶任务(帮扶勉县),与汉中市委、市政府给学院安排的包扶任务(包扶宁强阳平关镇酒坊坝村)同时进行,客观上使学院的扶贫工作出现力量分散的现象。

2.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学院和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均制定有“结对帮扶方案”,其中所列的措施在当时看来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入,也显现出帮扶措施不够精准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调研,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学院将在勉县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深入调研,在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志愿帮扶等工作中,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2.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优势开展技能培训。针对致富能手开展财会知识培训,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师资培训班、校长培训班,面向村卫生室从医人员开展医疗技术指导,选择部分贫困户针对性开展药材种植、养殖、食用菌栽培等技术服务。

责任编辑:王树潮 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官网:www.wangshangshanxi.cn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