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稳增长 精准发力促回升
——2015年铜川市经济运行分析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工业受到前所未有巨大冲击的双重压力,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紧紧围绕“抓项目促投资、保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工作主线,精准施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亮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水平。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4.54亿元,增长8.8%,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2.6、2.6、1.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是全省单季回升最快的地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3.3、4、1.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八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9.26亿元,增长11.2%,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2.1、1.5、0.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增长13.9%,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0.5、0.5、0.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98亿元,增长17.2%,较前三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八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增长13.7%,增速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七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0元,增长8.5%,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8元,增长9.7%,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纷呈,照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天辰、雅荷、海升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全面推进。按照“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的总体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5年,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70.4%;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8.3%,提高5.5个百分点。旅游持续升温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速,照金冰雪产业激活了“白色经济”,马咀田园、申河湿地、哭泉梯田等美丽乡村旅游成为新热点,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2%和22.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高于第二产业增速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越二产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为7:59.3:33.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4.7%,提高7.3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三)改革红利更多惠及民生。2015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34%。健全社保托底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保障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15个,农村幸福院30个。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精准发力促进就业创业,大学生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暨西安交大电子商务创新与实践铜川基地正式运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7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7%。全面推进“双高双普”和“教育创强”,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11所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大力实施城市、道路、流域、景区、家园“绿化铜川”五大工程,全年植树造林13.26万亩,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建成了占地188亩的铜川植物园,成为城市的一叶“绿肺”。全年收获269个蓝天,排名关中五市第二,较上年增加40天。

二、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农业形势较好。全市夏、秋粮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4.11万吨,增长3.1%,实现“十二连丰”。全年水果总产73.02万吨,增长5.7%,收购价格稳中略降。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59万亩,产量17.33万吨,增长5.3%。进入三季度,生猪价格稳步攀升,玉米价格下滑,生猪养殖扭亏为盈,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大,鸡蛋和羊肉价格理性回归,畜牧养殖稳定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1.97万头,出栏家禽158.44万只,增长0.6%。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昊诚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及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海升果业项目、雅荷小丘田园式新型城镇化等一批农业产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5.2%。

(二)工业持续回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出台“铜十二条”工业稳增长措施,加强工业运行调度,建立县区、园区和市级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做好保障服务,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煤、电、铝、水泥等四大支柱产业从5月份开始逐月回升,铜川铝业公司10月底复产,累计实现增加值0.4亿元。2015年四大支柱行业完成增加值130.33亿元,增长7.4%,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0.4%。全力抓好新增企业培育入统,为工业稳步增长积蓄力量,年内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22户,同比增加13户,实现增加值7.84 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59.6%。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完成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10.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在统的37个工业品产量中有17个增长、18个下降、2个持平。“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地上补地下,洗煤补原煤”、“抓四上企业培育促回升”的政府决策对全市经济回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铜川植物园开园、马咀养生体验、宜君旱作梯田、申河香谷湿地、金锁石林等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消费缓中趋稳,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23.7%。零售业、餐饮业引领增长,分别增长33.6%和54.1%。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娱乐逐步成为新的消费时尚。粮油、烟酒食品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及装潢材料类产品销售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增长13.9%。

(四)投资稳步增长。抢抓中省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机遇,服务重点项目“铜七条” 强力实施,实行月考核调度,逐区县、园区开展项目观摩,以项目为要促投资稳增长。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跨区)383.98亿元,增长17.2%;不含跨区固定资产投资347.55亿元,增长16.4%,较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1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1.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4.1%。铭帝公司铝材加工、新区美佳华商业广场、耀州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及光伏发电等3个省级考核项目完成投资6.59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88%。

(五)财政稳健增长。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增长13.7%。其中,各项税收13.02亿元,下降4.4%;非税收入10.09亿元,增长50.32%。全市地方财政支出89.86亿元,增长8.26%。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1.2%,科技支出增长17.2%,卫生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14.1%。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8月18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