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规划思路
为贯彻国家农垦局提出“联合、联盟、联营”的发展战略,以“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方向,以“一路一带”,黄河金三角区域与陕西东大门建设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场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促进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一、指导思想
农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场经济方式的转变和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效益中心原则。
牢固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把能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首要条件,作为检验企业经营者能力的根本标准。
2、主业发展原则。
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核心,把现代农业打造成国有农场的金字招牌,为全省农业树起一面旗帜。
3、外向拓展原则。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流通水平,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交流。
三、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在农副产品属于弱质性产业、附加值低的基础上,在近几年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到2020年,农场要以土地资源为依托,巩固优势产业,开发新项目,发展新产品,发展现代立体循环生态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农业。在2020年末,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润达到700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
四、发展定为和产业方向
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土地连片、易于统一规划和大规模经营的优势,努力打造现代畜牧业养殖加工基地、现代循环农业示范点、良种繁育基地、商贸流通突破区。
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常规粮棉种植、良种繁育、特色果业种植和现代畜牧养殖等核心业务,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并通过产业链延伸,逐步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商贸和观光农业。
五、发展规划
(1)果业发展规划。2020年巩固果业面积8000亩,其中一分场发展核桃面积达到1000亩,二、三、六分场稳定大樱桃面积3000亩、桃3000亩,四分场稳定西洋梨面积600亩;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一是统一大樱桃、洋梨的生产管理技术,建立健全生产技术标准、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促进生产经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方法应用,肥料采取测土配方,并主要以有机肥为主;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完善质量追溯系统,打造全产业链农副产品的安全。
(2)设施农业项目。到2020年,规划沙苑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积极配合万头奶牛场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发展现代设施蔬菜500亩,基地建设1000亩;三是建设占地50亩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四是建设占地50亩库存3000吨的冷库一座;五是配套完善产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六是完成沙苑农场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七是使坝内2.8万亩土地全部实现节水灌溉。
(3)粮棉发展规划。到2020年,场内常规粮食面积发展到10000亩,与陕西世阳科技公司合作,发展优质小麦及良种繁育发展达到15000亩。与河北硕丰农场下属的春秋种业公司合作,使场内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亩。新疆棉种繁育经营面积逐步扩大,最终发展到10000亩。一是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二是继续扩大小麦模拟股份制规模,积极推行“六统一”制度,即“统一作物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良种安排、统一农艺措施、统一作业标准、统一产品销售”;三是采取联营或混合所有制经营方式,扩大棉花模拟股份制种植面积。
(4)药材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两项药材项目行动计划:以黄姜和苦参种植为主,适度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5)项目引进规划。重点实施四项工业项目行动计划:一是2015年启动沙苑板业项目,规范经营管理,加大多经贸易量,到2020年实现经营平稳过渡;二是对饲料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贴牌战略,对饲料厂进行包装招商合作,加强与粮农集团下属粮食加工企业合作,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竞争力;三是引进现代化牧草加工企业,解决坝外青储及紫苜蓿烘干;四是引进乳制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企业,例如引进陕西省节能开发公司、乐平绿乐食品有限公司。
(6)商业发展规划。2020年底,重点实施两项商业项目行动计划。一是果蔬公司以北京市场为红梨主要销售区的同时,开发2-3个发达城市,并不断拓宽经营范围,适时进驻蔬菜及其它水果;二是利用官池土地资源和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合股经营,逐步将油厂家属区土地开发建设为商铺和商住区。
(7)养殖发展规划。2020年,充分利用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良好机遇,扯连迁场,对分场搬迁后的空余房舍进行大面积改造。一是完善万头奶牛养殖场的配套设施建设,筹建牛场肥水外排系统建设,有效改善坝内坝外的土壤条件,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20000亩;三是适时筹建存栏达5万只的肉鸡养殖场和蛋鸭养殖场;四是通过生态养殖,向各大产业园区每年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料,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
(9)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结合渭洛河治理工程,一是打造沙苑农场观光路线。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现代产业园→沃尔森观光采摘→场樱桃园林下生态循环养殖→御林苑棚改区;二是依据华山旅游,设计沙苑假日休闲旅游路线;三是开发家庭式农家乐项目。
(10)沙苑家园规划
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和廉租房项目建设,对一、三、四、六分场职工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到棚改区,让全场广大职工实现居者有其屋;在所有干道、小区等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场覆盖无盲点;分层次绿化亮化主干道和居民社区,分批覆盖安装太阳能环保节能路灯。新建休闲广场5个,硬化全场道路25公里。
(11)人才战略规划
发现人才,引进人才,是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是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科技培训,抓好职业教育,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培训上岗制度,全面提高职工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到2020年,分批从省内,国内吸引招聘各类高端人才进入沙苑,并加强场内人才的自主培养和锻炼。
(12)机构改革规划。
成立“两办、三部”。“两办”即成立综合性办公室,主要负责企业经营、信息和农业管理等事务。成立党群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党建、纪检、工会各项事宜。“三部”即成立综合性经营财务管理部,主要负责农业经营、土地管理及财务等事务;成立项目证券投资发展部,主要负责项目、投资、信息等事务;成立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才引进、团队建设、人才储备和技术培训等事务。
(13)机制改革规划。
分配制度改革。一是根据集团公司的政策要求,组建模拟股份制,统一流转职工工资田,同时,由农场结合生产经营情况,分批安排合同制工作;二是按照规定,农场从集团公司改制之日起,不再划分身份田,一律按岗定员,因岗定薪,无岗待业。
工资制度改革。借鉴先进企业经验,改革农场现行工资薪酬制度,对全场拿工资人员实行工资改革,分步实行“档案工资+职务工资”,“ 档案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
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干部终身制,实现上下流动,左右流动。管理人员全部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在管理岗位未竞聘成功的人员,安排调整到经营性公司按一般人员分配工作,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经协商解决或无岗待业,或自谋职业。
(14)科技发展规划。
到2020年,重点实施四项科技项目行动计划:一是大力实施良种普及工程、高效栽培工程、沃土工程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程,全面普及现代农业技术;二是大力推广杂交优势利用,及时引进生物工程、信息服务、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技术,重点完成抗寒大樱桃和有机脱水蔬菜技术;三是重点实施网络信息自动化技术工程。监控作物生长,监测土壤温度、湿度,跟踪病虫害迹象,追踪农机具作业位置,使农场农事操作逐步实现标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四是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应用,结合全场规模养殖进度,分阶段引肉牛、肉鸡等传染病疫苗防治技术。
(15)开放战略规划
对外开放,全球招商。
要面向全国招商,实行全方位招商。一是聘请专家,精心设计包装各个招商项目,完善招商程序,实行招商重奖,见招就奖,人人参与。到2020年力争引进国内大型500强企业1至2家;二是落实责任,有重点、分阶段制定招商计划,积极参加全国所有大型经贸洽谈会、农博会和招商会;三是聘请招商专家授课,定期召开招商研讨会,抢抓机遇,见商就招。
对内搞活,挖掘资源。
挖掘需求资源: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送终养老越来越是一种需求。2020年前,吸收社会投资,实行股份制运作,筹建职工敬老院,为农场老职工解决老有所养和后顾之忧。
挖掘社会资源:吸收外资、民资或采取职工入股方式,对职工医院进行剥离或者股份制改造。
挖掘管理资源:对劳司进行经营性改制。一是全员征收水资源管理费;二是改革社区卫生管理模式。出台卫生管理规定,落实承包责任制,征收卫生管理费,实行全员举报奖罚制度。
挖掘政策资源。依托渭河治理工程,借助周边园区产业投资影响,最大程度的利用国家政策,开发农场相关产业项目。
挖掘网络资源:一是有步骤地打造农场精品门户网站,力争网站知名度;二是积极开发网络农业,拓展网络农产品销售渠道,适时成立农场网络营销公司,创新农场农产品营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