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创建陕西省国有企业文明单位标兵先进材料
陕西省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的大荔县境内,现有职工148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52人。农场下设6个农业分场,7个基层经营单位(职工医院、水电公司、果业公司、饲料厂、农业公司、供销公司、南北名优特农产直销联展平台陕西平台)。4个后勤管理单位(农场机关、劳动服务公司、社区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公司)。经过近60年的垦殖开发,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粮种繁育和特色果业为基础的中型国有现代农业企业。
五年来,农场坚持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契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机制,强化考核落实,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的素质提高和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连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连年实现盈利,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4.23亿元,累计实现利润3025.21万元。通过不断创新,连年创建,使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素质的显著提高,促进了该场国有农业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实现建设现代农业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开创了文明创建工作新局面。2012年7月,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全省工会服务职工创先争优先进单位”,
2013年8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4年至2015年,被陕西省总工会评为“陕西省工人先锋号”、“工资集体协商示范点”、“陕西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16年公司党委被陕西省粮农集团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沙苑农场创建文明单位的主要事迹是:
一、抓认识,建机制,提高创建文明企业的新境界
沙苑农场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工作主线,制定了以“抓认识,促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和“全员参与,共同创建,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发动全场干部职工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活动。
(一)从思想认识上强化创建。沙苑农场党政“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一时发展,只有“三个文明”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才会使企业充满生机,蓬勃发展。基于此同时,农场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树立一流理念、培育一流职工、实施一流管理、创建一流企业”的“四个一流”的战略规划,确立了“四个同步”、“三个延伸”的文明创建原则。即:与生产经营同步规划,与职工思想政治同步教育,与产业标准化同步展开,与环境美化同步实施;认识由干部向职工延伸,创建由点向面延伸,工作由机关向基层延伸。
(二)从领导体制上强化创建。明确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形成“三个一”制度:一是“一把手”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三个一样”,即经营管理和文明创建一样对待,生产经营部门和非生产经营部门一样对待,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与文明创建问题一样对待;二是“一把手”抓一班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一把手”抓“一把手”。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都是文明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把创建目标任务分解成具体指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形成文明创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从机制运行中强化创建。沙苑农场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在具体工作创建上,始终坚持四个一次:即一周一次检查通报,一月一次考核奖惩,一季一次综合评比,一年一次总结表彰,使创建活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轨道。同时,农场还引入奖罚激励机制。对文明创建考核结果实行“两挂钩”。即: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任免直接挂钩、与干部职工的收入直接挂钩。使广大干部职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促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跨上新台阶。
二、抓干部,严作风,培育素质过硬的新队伍
人才是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沙苑农场结合实际,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为文明单位创建上台阶,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宝贵的人力资源。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场党委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一是思想上,突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班子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把握了企业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工作上,突出实干和创新精神。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炼群众智慧,创新思维。三是生活上,抓好班子的廉洁自律。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大活动纪委源头参与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从大局着眼,从团结做起,和谐相处,廉洁勤政,为广大干部职工做好表率,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信赖。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场党委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培育学习型职工方面,开展了以现代农业科技、专业技术、政治学习“三大学习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提升工程。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二是配备了电教设施,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五年来,农场先后培训职工1730余人次。三是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重点围绕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加强思想教育,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地开展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企业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促进了干部职工文明素质的明显提高。
三、抓文化,促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企业新形象
沙苑农场坚持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水平管理,在全场掀起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突出创建亮点,狠抓文化建设。一是广泛利用元旦、三八、五一、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假日,开展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秦腔自乐、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二是投资兴建了职工羽毛球馆、篮球场、乒乓球室和职工书屋;修建了职工健身广场、廉洁文化公园—清园、文化雕塑;三是升级了媒体设备,新建LED播放大屏和液晶宣传屏,使文化宣传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通过与有关网络公司合作,开设并升级了沙苑农场门户网站,开通了公司公众微信平台,使农场形象有了新的展示窗口。通过重点打造,农场文化建设初步实现了主题化、系列化、经常化,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农。一是果断淘汰、调整效能低下产业,淘汰扁桃原600亩。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拓展粮食贸易范围,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大胆创新,发展棉花良种繁育。
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沙苑农场一是大胆走出去,与河北硕丰农场合作,远赴新疆种植6000余亩棉花,繁育棉花良种。二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招商引资,新建现代化设施农业大棚一座,并成立农科院院士工作站一个。三是坚持把“科技兴农”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关键。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产量。加强特色果业技术指导和业务知识培训,为特色果业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环境建设,打造文明形象。针对企业实际,沙苑农场确定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建管结合、绿美美化”的指导思想。一是以“硬化、净化、亮化”为标准,把各基层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列入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设立了无烟会议室。在办公区、生活区设置了垃圾站等卫生设施,杜绝了乱倒垃圾、乱扔杂物等不良陋习。二是加快农场西大门建设,新建五分场钢筋大门一座,新建娱乐休闲广场1个,实施临路住户门楼统一改造,受惠职工10户。三是以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暖化为核心,推进美丽农场建设,不断丰富创建文明单位的内涵,五年来,栽种草坪10000平方米、雪松、银杏、海棠和牡丹等花木320株,建设停车棚一处;在农兴路(迎宾大道通三分场)两侧种植樱花、合欢、紫荆和冬青球4000余株;使农场初步呈现出春有绿叶、夏有阴凉、秋有花木、冬有青草的良好局面,企业的环境建设不断得到改善。
四、抓管理,重民生,开创和谐农场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创建和谐农场,是农场创建文明单位的中心任务。
(一)加强企业民主管理。长期以来,沙苑农场始终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注重提高职工代表的参政议事能力。凡是牵扯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需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努力做到从政治上尊重职工群众,从利益上保障职工群众,从生活上关心职工群众,从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五年来,农场共征集到职工合理化建议500余条,采纳470余条。与此同时,农场着重推行实施了“场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对关系全场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和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都能及时公开,增强了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一是通过与地方社保部门协调,帮助全场100多位五七工、家属工落实了社会救助待遇。二是广泛深入地开展领导干部扶贫帮困结对子活动。大力宣扬职工互助保险制度,并鼓励职工参保。三是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常年为农场60岁以上退休老职工组织过寿,表达企业的关怀之情。四是积极倡导扶危救困精神,组织成立了沙苑农场孤儿救助基金理事会,设立“农场孤儿救助基金”,组织干部职工募款13285元。五是针对农场坝外大面积耕地位于靶区的实际,与友邻63872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最大程度的协调部队尽量在兵器试验期间不封路,不打炮,为职工生产创造良好生产环境。六是为了让全场职工用上安全、卫生、放心的生活用水,更换老旧管道,在大荔县水利局全力支持下,沙苑农场人饮工程于2016年8月开工,现已竣工,集中供水,解决了全场职工吃水难的问题。七是不断推进农垦改革,成立了农场社区管理办公室,将职工低保、计划生育、丧葬处理等社会职能业务已交至社区管理办公室,让职工少跑路、少折腾,极大的方便广大干部职工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