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市对县目标考核。1.科技对经济贡献率、R&D支出占GDP比重全部完成任务指标。2.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0万元,完成240万元,占任务的114.2%;3.发明专利申请量完成6件,占任务的100%;4.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5%左右。5.粮食总产量6.2万吨。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1.74:1。7.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户;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组织陕西省岚皋县御口韵茶业有限公司申报了成长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荐明富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递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组织龙安茶园、绿水生态农业、御口韵茶业、红润茶业有限公司申报了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8.建成产值2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个。全县共建设40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1个省级园区,1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实现72个贫困村农业园区全覆盖。成功培育5千万-1亿元产值园区1个明富魔芋现代园区,目前产值达6000万元;培育2千万-5千万产值园区3个,目前龙安茶叶园区产值达2010万元、金岚木业园区产值达2350万元、绿水渔业园区产值达2003万元。9.富硒魔芋产量9.7万吨。当年新增魔芋面积12640亩(其中大田魔芋1605亩,林下魔芋9861亩,庭院种植1174亩),超额58%完成新增魔芋建设任务;全县累计发展魔芋面积9.4万亩,实现产量9.8万吨;建成市级魔芋产业园区4个,县级魔芋产业园区9个,发展重点镇2个,重点村9个,新发展10亩以上魔芋种植大户591户。10.生猪出栏量21.33万头,肉类总产量2.05万吨。巩固培育了民主、石门、城关、佐龙等4个生猪养殖大镇及五一、马鞍、月星、水田、花坝、马宗等六个生猪养殖重点村,继续抓好了1350个自繁自育大户。抓好了岚皋县光华农业园区生态养猪场、岚皋县堰门镇朝晷千头猪场两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和岚皋县光华农业园区生态养猪场、鑫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林下生态养殖产业示范联盟,规范提升了良军养殖场等三个生猪产业联盟,完成了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指导2000余人次。预计2017年全县生猪存栏20.58万头,出栏22万头,山羊出栏12万只,家禽出栏170万羽,肉类总产达2.2万吨。11.营造林面积5.2万亩。完成绿化造林6.56万亩,占市任务5.2万亩的126.2%,其中经济林3.91万亩,占市任务2.8万亩的139.6%,重点区域绿化0.55万亩,占市任务的110%。12.预计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295元,较上年度净增长921元,增幅可达11%。
(二)重点项目建设。包抓的11个县重点项目除河滨大道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其它项目进展良好。其中,城周生态景观绿化岚河湾一期工程岚河湾山体绿化已实施完毕,龙爪子山体和水上游乐园园内绿化已完成正在进行养护,广场背景林、郭家湾、过境线罗金坪大桥至拉槽段损毁山体生态修复工作已完成,湿地公园绿化在组织风险评估、修改设计中;莲花山珍稀植物园绿化工程乔木栽植已完成,东门区广场背景绿化、林相改造苗木栽植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已开工;G541石紫岚沿江产业经济带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关镇平溪魔芋园区建成魔芋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选育基地。依托中国农科院联合开展了魔芋良种快繁技术、魔芋高产栽培技术、魔芋病害防治技术等科研。野生猕猴桃已改造3000亩,建设宏大猕猴桃核心示范园区1200亩,带动猕猴桃示范园区10个。培育有机水稻转换种植500亩,完成稻谷通过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准备工作;富硒魔芋产业融合发展项目,2017年新增魔芋12640亩;茶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已经新建茶园0.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各重点镇全面启动;石门镇光华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已完成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调动种猪156头;御口韵红绿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厂房已建设完工,红茶、绿茶生产线已投产;退耕还林工程已完成任务;天保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百司、生产资料公司门面已经拆迁完成,正在进行地勘。农业局的办公楼已全部搬完,其家属楼、土产公司家属楼摸底工作已完成,已经召开听证会;河滨大道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县上领导指示暂缓。
(三)扎实推进林业工程建设。1.坚持优先贫困村贫困户的原则,当年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0.5万亩,其中落实4个深度贫困村3572亩。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012.77万元,其中兑现贫困户6659户20451人802.74万元。2.全面完成我县森林管护面积265.53万亩的管护任务。落实生态护林员600人,兑现生态护林员工资300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2.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试点2.3万亩。兑付当年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75.74万元。3.以金岚木业为龙头,着力发展林产一体化产业,建设速生丰产林园区10万亩,其中流转南宫山展望村土地5200亩,流转金总额达3120万元,涉及贫困户45户2900亩,在展望村建设初级木材加企业一个,目前已建成投产。以核桃提质增效为基础,以抓示范村、示范点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核桃产业向品种化、规范化、产业化目标迈进,全县今年完成核桃基地建设新建5000亩,改造6000亩(其中开展嫁接改良示范1800亩),建设万亩核桃基地镇1个,千亩基地村2个,百亩示范户5个,新启动建设核桃示范园5个,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正在创建中。以御口韵、龙安等现代茶叶园区为载体,采取栽、种、改结合的方式,新建标准化茶园2000亩,低产茶园改造5000亩,新建2家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产量达到2600吨。以宏大猕猴桃园区为主导,新建猕猴桃产业园0.43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青脆李、大樱桃等为主的小众特色产业1.23万亩。
(四)林下经济发展强势推进。围绕产业脱贫、产业致富发展目标,结合本县实际,大力开展林芋、林药、林菜、林蜂、林禽、林畜等六种林下特色种养发展模式,夯实了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完成林下种植面积15.71万亩,其中林下魔芋10.41万亩(当年新增1.02万亩)、林下中药材4.11万亩、林菜(山药、黄花)1.19万亩,超额完成市上全年15万亩计划任务;建成全国首个魔芋地理标志公园,成功打造明富魔芋、烛山食品两个省级林下魔芋示范基地,明富魔芋已列入全市20个重点培育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林下特色养殖216万只(万羽、万箱),占市下达计划(200万只)的108%,其中林下养羊15万只、林下黑猪5万头、林下养鸡190万羽、林下养蜂6.4万箱。林下特色养殖项目已成为本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五)固定资产投资。续建了升高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民主镇现代生态林业综合开发项目、东均茶叶观光示范园建设项目、岚皋县魔芋文化园建设、宏大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5个项目,新入统岚皋县城区周边生态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南宫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岚皋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莲花山珍稀植物园二期项目、富硒中药材(铁皮石斛)养生基地暨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49183万元。
(六)招商引资。续建了秦巴珍稀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金岚木业生态板建设项目,新申报了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富硒李子基地建设、富硒中药材(铁皮石斛)养生基地暨深加工项目,截止10月上报引资额35650万元,上报到位资金23000万元,占县下达任务7000万元的328%。
(七)争取资金。争取到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中央财政造林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资金6330.824万元。
(八)项目策划。围绕产业与生态脱贫,组织申报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御口韵年产500吨有机茶生产线建设、明富魔芋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陕西金岚木业有限公司林产一体化综合利用4个产业扶贫基金项目和中央财政农民合作社发展项目,策划编制了魔芋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畜牧产业发展、猕猴桃产业发展和林业工程5类47个项目;围绕“苏陕”合作,策划编报富硒魔芋精深加工、林下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等产业与科技合作项目24个。
(九)切实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制定下发了《岚皋县2017年松材线虫病预防实施方案》,就全县松材线虫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与各镇政府签订了《2015-2017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及《岚皋县2016-2020松材线虫防治工作责任书》。按期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春季普查工作,组建专业施工队对发现的死亡松树开展全面处置。7月份,投资70万元,对松褐天牛进行了飞机防治,飞防面积3万亩。目前民主镇、佐龙镇、蔺河镇枯死松树处理工作已全面完成。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按要求完成了外调苗木的调运检疫;无公害防治率100%;测报准确率85%;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完成胡峰发生情况监测工作;完成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年度工作。
(十)“六个一”工作。
1.完成一个重大项目。争取并筹措建设资金300万元完成了四季镇四季镇天坪村杨家院子绿化美化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30000㎡,栽植桂花、银杏、紫薇、红枫、红梅、榆叶梅等大中小乔木1100株,栽植月季、万寿菊、麦冬等花带、草坪25000㎡,完成配套设施灌溉排水设施1000米、人行步道500米。
2.包抓一个产业园区。建成城关镇平溪县级魔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魔芋种植标准化基地1500亩,其中林下1000亩,大田500亩;做好市级现代农业园申报准备。
3.扶持一家企业。扶持岚皋县御口韵茶叶有限公司扩大基地规模,在双岭村改造低产茶园500亩;完成500吨富硒生态茶叶生产线建设,现已投产;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茶叶展会,在县城开设“南宫山富硒茶”专营店1个;完成核心观光茶园道路绿化。
4.取得一块省级牌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将于11月接受省级验收,目前已做好迎检准备。
5.落实一项创新。继续完善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天保工程云平台、森林抚育经营方式、林木采伐网上审批工作生态补偿岚皋模式,在全市推广,得到省厅高度肯定。
6.帮扶一个贫困村。全面做好南宫山镇展望村脱贫帮扶,协助南宫山镇展望村建立一个速生泡桐粗加工厂,协助食用菌袋料加工厂发展袋料80000袋,新增养蜂200箱,发展烤烟160亩,建成1个林下生态畜禽养殖公司,成立1个贫困户互助资金协会,争取项目完成三、四组1.5公里的公路硬化,在二组建成一个便民桥。
二、特色亮点
(一)产业建设出亮点。在魔芋产业上,成功举办了中国(岚皋)富硒魔芋科技创新研讨会,来自全国20余位魔芋专家献计献策,为岚皋富硒魔芋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第八批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魔芋标准综合体”修订稿已经报送省质监局进行评审。在猕猴桃产业上,抢抓猕猴桃东扩南移政策机遇,与西农大合作共建陕南安康(岚皋)猕猴桃试验站,被省果业局确定为猕猴桃种植基地县。
(二)脱贫攻坚见实效。一是创新制定了产业脱贫作战图,明确了魔芋、茶叶、畜牧、粮油、蔬菜、药材、林果、其他八大脱贫产业年度增收计划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增收目标,完善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一户一策台账,明确了产业建设工作责任、增收目标,科学绘制成图表,通过一张图可读懂岚皋县产业脱贫情况,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产业脱贫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二是组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平台,充分发挥脱贫攻坚百人技术服务团工作优势,继续遴选县镇两级专业技术干部包抓全县贫困村,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业技术网络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变过去产业集中培训为“一对一”全天候服务,得到省市业务部门的肯定。
(三)项目建设有突破。围绕城市品位提升,抓好莲花山公园珍惜植物园绿化工程,完成现有林分提升改造、山体绿化、损毁山体生态修复、绿化小品等绿化工程和苗木花卉观光园、灌溉系统、水电管网、步道等部分配套建设,完成投资3000万元;围绕产业脱贫,抓好猕猴桃产业开发与利用、富硒魔芋产业融合发展和茶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力争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10000亩,新增优质魔芋种源基地19000亩、富硒魔芋基地8000亩,新建标准化生态茶园7000亩、低改茶园7000亩,完成投资25000万元;围绕生态脱贫,抓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天保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森林抚育3万亩,防护林人工造林0.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完成2670万元。
(四)改革工作结硕果。一是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二是加快改革步伐,创新推进“三变”试点,全县确定四季镇天平村、佐龙镇佐龙村等15个村为县级“三变”改革试点村、进行先行试点,改革步伐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召开了全市三变改革现场会;三是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各项工作,各项改革工作按照原定进程顺利推进,做到了稳定、扎实、有效,确保国有林场及职工个人利益的兼顾;四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蔺河镇蒋家关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南宫山稻田入围陕西十大最美田园。
三、2018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落实各项目标任务。1.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2%;2.R&D支出占GDP比重0.04%;3.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0万元;4.发明专利授权6件;5.农业增加值增长4.0%。6.粮食总产量6万吨。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1.7:1。8.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户;9.建成产值2000成元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10.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户以上。11.富硒魔芋产量9万吨;12.生猪出栏量21万头,肉类总产量2万吨;13.营造林面积5万亩,特色经济林2.5万亩;14.贫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二)抓好特色产业建设,夯实脱贫增收基础。要按照产业对人、人对产业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合理布局、连片开发原则,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全县建设富硒粮油基地42.4万亩;新发展魔芋11000亩;新建茶园5000亩、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000亩、建猕猴桃10000亩、发展中药材30000亩;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富硒粮油71700亩、魔芋5200亩、茶叶3300亩、畜禽25万头只、蔬菜18100亩、特色经济林果16300亩、中药材15800亩、中蜂10000桶、食用菌30万袋,力争产业脱贫辐射带动5000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全面完成产业脱贫人均增收800元目标。
(三)抓好经营主体培育,增强辐射带动效应。一是继续扶强主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以现有的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村能人为基础,依托精准脱贫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经营主体)产业链条延伸、园区功能拓展,着力抓好明富魔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龙安茶叶等11个市级园区和御口韵茶叶、民意蔬菜、平溪魔芋等28个县级园区建设。力争2018年创建1个省级园区、4个以上市级园区。成功培育5千万-1亿元产值园区1个,培育2千万-5千万产值园区3个以上。二是完善联结机制。一是继续把带动贫困户作为经营主体扶持的硬性约束和前置条件,严格经营主体评估,确保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全力推进“园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构建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的带动贫困户的档案资料,促进贫困村广大农户早日脱贫。三是强化带动引领。要严格省级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户120户、市级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户60户、县级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户30户标准,充分发挥园区主体带动引领功能,2018年力争园区辐射带动贫困户900户2500人实现脱贫。
(四)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助力产业脱贫攻坚。2018年全县计划培训7000户1万人,重点要对辖区内建档立卡的产业脱贫贫困户进行集中轮训,培训比例不低于当年产业贫困户的60%。扎实开展“三个全覆盖”,即农技员培训全覆盖、有意愿培训全覆盖、帮扶对象(产业贫困户)培训全覆盖,通过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将基本符合培训条件的贫困户优先纳入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完成职业农民培训150人。
(五)抓好富硒品牌创建,提升优质产品形象。一是开发特色产品。要依托富硒资源优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园区加强与中科院、西农大、陕西师大食品学院等高校院地合作,着力做好区域特色富硒特色产品研发,加大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地发展微小型农产品加工厂, 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二是加快品牌认证。结合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组织生产,申请QS认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重点抓好富硒茶叶、富硒魔芋、富硒猕猴桃等地方特色品牌的认证,创建50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三是畅通销售渠道。鼓励贫困村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办网店和实体店面,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积极组织“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专场推介,进一步提升富硒农产品市场知名度。
(六)抓好农村三项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加快推进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保障有稳定经营预期。2018年要在全县72个贫困村建立三权分置流转承接主体。二是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运行体制。2018年底前,要完成全县60个村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工作,成立20个经济合作组织。三是有序推进“三变”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农民参与,入股分红”的思路,建立“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全产业链合作关系,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2018年全县要完成60个贫困村的“三变”改革任务,每个村要培育1个新型经营组织、要与2个以上农业企业承接主体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规范合理的股份制经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