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追赶超越  弘扬巴山精神
以改革创新确保三秦铁路运输安全

——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荣誉“省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地处秦巴腹地,成立于1978年6月1日,现有干部职工2521人,设有职能科室13个,车间23个,班组140个。全段担负着襄渝、西康、阳安三条铁路干线共计1089.678公里正线、925组道岔、806座桥梁、591座隧道、860座涵渠等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是沟通大西南铁路网的主要通道。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安铁路局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追赶超越”、“五个扎实”工作要求,大力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和巴山精神,在深化国企改革中筑牢党建根和魂、有力推动了安全、质量、经营、稳定等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年、2013年先后被评为“全国铁路模范职工之家”、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4年荣获“全国铁路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三秦楷模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五一劳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强化“两学一做”活动效果。坚持“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始终把四种意识作为开展专题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以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专题学习、集中研讨等规定动作、把握节奏步伐,确保质量。严格按照上级制订的干部行为规范60条负面清单,认真履行监督职能,持续整治“四风”问题,阻断“违纪”向“违法”演变,体现了严管厚爱,治病救人,关心爱护干部的目的。强化一线党支部基础建设。认真贯彻《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稳步推进“巴山式”党支部创建和党支部三年基础工程建设。每季度结合段综合检查,对各党支部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下发通报,指导各党支部抓好检查问题整改,指导一线党支部抓好制度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基础台帐建设等基础工作,规范检查考核程序,有效夯实了党建基础工作。强化党风廉政“两个责任”落实。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制作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工作手册》,细化全段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分工,紧盯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路料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的考核,加强资金的监管,加强权力制约和纪律审查工作,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巴山精神为引领,紧抓“理念、行为、制度、环境”建设不放松,提升安全认识、规范安全行为、细化管控措施、创造安全氛围,不断丰富和完善“巴山精神”的新内涵,继续抓好弘扬“巴山精神”三年规划任务落实和项目分解,围绕总公司、路局的新定位,明确了11个方面40余项具体的项目和措施,使以“巴山精神”为引领的企业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搭建职工成长成才良好平台。本着“铸魂育人”的原则,坚持做好新入路大学生巴山岗前培训、劳动安全再培训工作,从思想引导入手,上好入路第一课。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明确新工培养、选用的标准及原则,给“德才兼备”的同志搭建平台,激发了青年职工的工作激情。

2、管理迈上了新台阶。始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依据新的安全法规,对各项规章制度、办法进行梳理,新制定文件7个、修订文件21个、重新修订下发了安全职责和工作标准,细化编制了59个主要工作流程,管理基础得到了加强。防洪防灾实现第12个安全年。2016年,全段共经历24次较大降雨过程,面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频发的不利局面,全段上下严格落实“六则四大胆”要求,举全段之力成功应对大小水害30起,圆满的完成了年度防洪防灾任务。专项活动开展常态务实。按照常态化工作要求,在严控各类突击性专项活动的同时,集中力量开展了9个方面的安全专项整治、设备春秋检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认真做好技术基础资料与现场的核对,LKJ数据的核对,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各类职工培训抓有实效。以现场需要为指导,细化全年职工培训教育方案,认真开展资格性培训、季节重点培训、施工安全培训、“三新”人员培训,提升了职工的业务技能,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3、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以落实铁路总公司、路局建设现代物流企业为重点,以解决修程修制及劳动组织改革难点为主攻方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非在岗虚糜人员,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修制修程改革。紧盯线、桥路专业化改革,紧盯线路系统检、养、修分开,桥路系统检、养修分开,分别成立线、桥工区,段层面成立桥路观测小组1个,负责全段的重点病害复测,水文观测等;在机械化桥路车间成立桥梁检测组,配备桥检车一台,对全段的隧道衬砌、桥梁进行检查;在机械化桥路车间成立1个破石队,负责全段的危石破除,点对点的消灭安全隐患处所。优化劳动组织机构设置。全年共完成花楼坝、万源、旬阳、安康东、机械化桥路、镇安工务车间、柞水桥路7个车间劳动组织整合工作。撤并8个半道工区,成立12个线路检查监控工区,4个桥路工区,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组织。

4、安全实现了全管控。围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任务,增强安全工作计划性、精准性和系统性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加强生产计划的管控。以确保生产计划的及时性、有效性、科学性为要求,加强部门工作的计划性,将线、桥系统的月度生产计划分别报主管领导审核审定,并报劳人科备案。同时,以周为时间节点,明确各部门本周完成的工作、下周主要任务,对未完成的逐一落实原因,加强督办考核,使工作的计划性大大增强加强经营工作预算管控。按照路局“转、闯、增”工作要求,依托“双维易购”平台,按需采买生产、办公用品并按月做好各项费用的报销、清理工作。同时,按照财务进度预算,定期通报更新改造、各项施工进度,确保经营目标实现,使经营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加强施工计划管控。全段共完成线路及桥路施工计划提报1627条,做到计划提报与落实的“双控”,重点强调轨控落地复查、重点地段预警机制的执行落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共计复查晃车650处,下发重点地段预警312处。

5、落实得到了新加强。以强化工作落实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为原则,以周工作制、月度安全及经营工作分析为模式,以七项制度、政务督查督办、干部作风督查为抓手,全面促进工作落实。强化周工作制落实。强化周推进周落实,将各项工作量化到周、具体到人,加强过程的跟踪和结果的考核,确保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强化责任落实定岗到人。以抓好段重点工作落实和安全关键卡控为关键,对各级干部采取定人定量分线分段管理方式,促进人员履责,现场“两违”问题较去年同比下降18.5%。强化干部履责督查督办。以“一月一岗一表”、“干部包保考核表”为载体,对干部月度重点工作、包保重点任务及内容进行量化,由段干部作风督查站、车间督查点按月督查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加强对干部工作标准、职责履行的监督、考核,全年追责考核责任人员812人次,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强化季度综合检查验收效果。以巴山式车间、自控型班创建为抓手,由分管领导牵头,从检查项目确定、检查人员组成、检查日程安排等细节入手,不断细化、规范验收流程,做到检查、验收、通报、考核流程化管理,管理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6、创新取得了新突破。牢固树立创新引领发展新理念,以推进“智慧安工”建设为载体,对全段现有管理方式、模式进行了整合,依靠科技手段、大数据分析运用提升企业保安能力,实现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构建科技防洪防灾体系。借力前沿科技,着力打造以“五种”系统(土<岩>层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北斗”定位监测系统、铁路安全卫士报警系统、防洪防灾异物侵限自动报警系统、打造综合气象监测网络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防洪防灾立体监控系统,构建了防洪防灾的立体监控网络,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为顺利实现第十二个防洪安全年奠定了基础。强化音像数据分析运用。统筹建立音像分析室,对运记、探伤、轨控、汽车监控、防护监控、异物监测、防洪指挥等功能进行整合,对各种数据资源实行共享和大数据分析,将分析数据用于指导生产,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异体监督作用,铸成安全管理又一屏障。强化“钉钉”软件推广应用。依托“互联网+”的运用,按照“无限的服务,有限的管理”这一思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与安全生产与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在全局范围内优先抓好“钉钉”软件的运用,目前已实现票证申请、用车审批、信息设备管理、工作请示、电子上岗证等“六项服务”功能及签到、公告、考勤打卡等“三项管理”职能,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建立劳动安全警示室、梁青工作室,将科室工程技术人员、劳模先进、一线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纳入梁青工作室、刘玲工作室,实现警示室、工作室管理和利用常态化,有效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素质技能的提升。

7、环境得到了新优化。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综合治理、路外安全工作氛围。强化治安综合治理、路外安全环境整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紧盯沿线铁路治安环境的净化、消防、路外安全、铁路安全保护区划定等工作重点,在路外安全宣传、日常问题排查整治、重点问题寻求路地联合处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利用“公益诉讼”、专项整治、联合检查、发函等方式,强化监管责任,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连续12年获得“全局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荣誉。

8、民生得到了新改善。以“建线育人”为目标,将“家文化”理念贯穿于创建,深入推进“五好”红旗站区建设和襄渝线精品线建设,西康线及襄渝线各站区安装配备了太阳能路灯、健身体育器材,高度重视职工健康权。配备必要体检设备,强化班前问询、健康检测,安排一线职工健康休养334人次。认真做好金秋助学、慰问劳模及及困难职工帮扶慰问等工作。认真落实依靠方针,发扬巴山“职工话有听、意见有人采纳”的优良传统,以落实厂务公开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为重点,认真做好职工代表提案、意见征集、落实和整改,掌握关键性倾向性问题,结合工会“诉求热线”积极回应、全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凝聚了为铁路和陕西发展好、为安康工务段好的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