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
宝鸡高新中学始建于2009年,学校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段公办学校。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依法办学、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构建现代教育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办学理念
办学核心理念:涵养浩然正气,奠基诗意人生。
校训:明德、明理、明志
校风:尚真、尚善、尚美
教风:唯实、唯新、唯活
学风:乐学、乐行、乐群
三、办学目标
将宝鸡高新中学校建成省内知名、全市有较大影响、区内领先的教育教学改革窗口学校。继续保持“陕西省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积极创建陕西省平安校园、示范家长学校、校本研修示范校、园林式单位、艺术教育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努力办好国家级足球特色项目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满足区内2100—2300名适龄少年入学就读,实现42个班级的办学规模,为区内适龄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四、办学措施
(一)学校管理
1、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四制”,即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竞聘上岗,优胜劣汰的新型人事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内部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创造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依法规范办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行政会集体决策职能,依靠校务公开制度,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开齐开足课程。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让家长代表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
3、推行扁平化管理制度: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减少中间环节,增强管理服务职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能,充分调动一线老师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合作效能。
4、加强干部培养:培养一批懂管理、善育人、精教书、能教研的复合型干部,让学校成为高新区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培养基地。
(二)教育教学改革
1、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自护能力;打造班级文化,促进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举办艺体活动,培养高尚情操。
2、减负增效: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研发课型教学模式,打造优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3、落实课程:严格执行教育部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认真落实地方课程;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体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成多样化办学特色,创造个性化成长环境。
(三)教师队伍建设
1、促进教师发展。立足校本基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开设“我和高新共成长”论坛,促进教师专业转型,促使教师能力提升。
2、成立学校教科研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走教育科研型路线。
3、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师一带动”活动。以陕西省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级带动战略为目标,实现学科教师全覆盖。
4、加大班主任培养力度。形成一专多能的基层管理队伍。培养一支管理有策略,教学有能力,活动有点子,家校沟通强的班主任队伍。
5、提升班科组协作效能。以评价机制为导向,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开展学生和教学研究,各展所长,相互协作,实现团队效益的最大化,提升班科组协作效能,落实减负增效。
6、扩充教师队伍。以接收免费师范生为主要途径,至少达到140人的规模,以满足42个教学班的需要。结合区内教师交流,形成能进能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硬件支撑与经费支持
1、扩大办学规模。根据学校学区西移,区内生源旺盛的实际,挖掘学校潜力,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年级14个班、学校42个班的办学规模。通过对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室部的改造和教学设备更新,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
2、积极争取有关经费,进行改造,优化办学条件。
(1)改造操场。使之有风雨看台和主席台,有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和足球、篮球场地。
(2)改造报告大厅。实现功能多样化,使之满足小型演出、大型报告、教学示范、德育讲堂等多种功能。
(3)改造公寓。形成标准四人间带卫生间的格局,满足1200人的住宿需求。
(4)添置并更新相关教学设施,满足数字化、智慧化校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