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城市综合创建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协作配合,全力以赴打好国卫复审“保卫战”、国园验收“攻坚战”、省模巩固“总体战”和国文创建“持久战”“四大战役”,圆满完成年度既定综合创建目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国卫暗访复审高分通过。2017年我们面临着极其繁重、压力巨大的国卫复审迎检任务,从年初全市上下就紧锣密鼓开展国卫复审各项工作的周密部署和扎实落实。严格对照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坚持薄弱环节整改提高。一是补齐“八小”行业的卫生短板。拉网式排查城区所有“八小”经营单位证照标识,坚决杜绝无照无证、证照不全经营;督促经营场所搞好内部卫生,完善消毒保洁措施和“三防”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和餐厨垃圾收集,累计整治食品经营户3031户次,中心城区“八小”行业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有效保障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补齐集贸市场和便民市场的监管短板。成立了12个市场监管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统一组织外聘保安和经营秩序管理人员,充实到市场进行车辆、占道经营、乱摆乱放、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改变了集贸市场的脏乱差现象。对中心城区8个便民市场采取抽调“五包”协管员值守和机动巡查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落实了定人、定岗责任加强管理。三是补齐环卫设施管理的短板。对城区所有公厕进行排查,完善标识标牌和缺损设施,推进公厕免费开放,并加强垃圾中转站的卫生保洁。全年新改建公厕35个、垃圾收集站19个、集贸市场6个,超额完成年度环卫硬件建设任务。增设小区垃圾桶2500余个,更换更新果皮箱2000余个,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四是补齐占道经营整治的短板。坚持网格化监管,清理取缔占道、出店经营3.7万余起,流动窜卖1.8万余起,规范季节性摊点120余个,规范门头牌匾230余面1.7万平米。经过持续整治,机动车占压人行道、盲道现象得到改观,小吃摊点做到入市入室经营,人行道真正还路于民。五是补齐硬件建设欠账的短板。先后完成前进路中段道路改造,实施人民路、莲湖路和南一环人行道改造,累计实施人行道修补5.6万㎡,砼路面修补1.2万㎡,沥青路面修补1.5万㎡,完成车辙修补5200㎡;施划10条街道非机动车站点54处、189个点位、共计5245米,新设立非机动车标准化保管站14处。六是补齐城乡环境脏乱差的短板。牵头开展了中心城区设施大改观、管理大加强和文明大提升“三大治理百日会战”,扎实推进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主要路段环卫保洁工作做到全区域、全时段、无缝隙覆盖,把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三无小区”、单位家属楼院作为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重点清除积存垃圾、归置杂物和柴堆粪堆。累计出动人力2.7万余个,清除卫生死角1028处,整治背街小巷143条,城中村23个,城乡结合部18个,清除野广告3万余条,清理清运垃圾、杂物共3.7万余吨。七是补齐交通秩序混乱的短板。持续开展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重点突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变道调头,非机动车和行人乱穿乱行、闯红灯、逆行,清理电动车、摩托车安装遮阳伞、雨棚行为,建立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劝导站。将人行道车辆违停纳入交管处罚系统,实行城警联动机制,提高车辆停放管理工作效能。八是补齐健康教育暨健康促进和病媒生物防制的短板。编印下发《汉中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单位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技术指南》,要求所有机关单位、社区规范设置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制固定宣传栏。在机关单位全面推行工间操制度,并列入市全运会比赛项目。指导创建了全市第一批“健康食堂”4个,一江两岸和天汉文化公园两个健康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健全健康教育网络,累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550场次、8万余人次,发放健康知识教育宣传资料39万余份。九是补齐建筑工地整治的短板。组建专业运输公司27家、加盖密封车辆287辆、设置消纳场5处,检查运输车辆2万余辆次,建筑渣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长效化。固卫历程充满艰辛,4月13日-14日我市顺利通过国卫省级复审,并连续接受了两次省级暗访;6月7日-9日,顺利通过省级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考核;8月下旬接受了国家爱卫办组织的暗访,以814.3分的高分一次顺利通过复审,成功捍卫了“国家卫生城市”殊荣。

2、国园创建验收一举成功。2017年,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将各项创园任务细化落实到每月、时间节点安排到每周,确定专人促抓、力促工作落实。一是国园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东出入口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南郑县高速出口绿化项目竣工投用,实施主要大街绿篱及行道树补植,补栽绿篱4500㎡、行道树500余株,完成316国道崔家沟至河东店5000余株水杉补植任务,城市北入口转盘、天台路绿化改造和绿化带护栏安装工程全面完工。二是绿化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全面统筹实施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绿化提升、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扮靓城市窗口、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绿地养管不断强化,要求园林部门全面做好中心城区绿化养管工作,组织专业力量集中清除主要干道绿化带死株死苗,清除枯枝败叶和垃圾杂草,并及时补植绿篱,确保不出现黄土裸露。三是从严从细做好迎检准备。2017年以来先后9次赴住建部、住建厅专题汇报、对接沟通,圆满完成国园申报卫星遥感资料收集及报送,顺利通过卫星遥感分析测试;高质量编印创园审核资料,高规格制作创园专题宣传片,高标准筛选打造国园迎检线路,为一举通过创园考核奠定了坚实基础。9月14-16日,住建部组织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正式验收。经资料审核、实地考核、综合评定,以95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考核,汉中创园工作获得专家组的高度评价。10月27日住建部已正式发文命名汉中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我市又喜获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3、环保生态创建统筹推进。一是圆满通过省模考核。科学制定迎检方案,规划迎检线路,按要求编印27项指标A类资料28册、B类资料31册、C类资料15册及创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规划执行情况报告、特色报告四大报告,精心修改完善视频专题汇报片和画册。1月20日顺利通过省模考核验收,2018年1月3日省政府已正式发文命名,成为陕南唯一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2017年在巩固省模基础上,严格按照国模创建指标要求,将114项国模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不等不靠统筹启动推进国模创建。二是全面完成生态市规划修编。对照新的生态市创建规程,对34项创建指标的基准现状和达标预测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梳理形成我市创生态市工作方案,并组织完成了《汉中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修编,12月4日顺利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已通过市人大审议将正式颁布实施。三是扎实推进环保生态重点项目。狠抓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铁腕推进治霾“1+10+2”专项行动和冬防期“1+6”百日攻坚行动。全市累计拆改燃煤锅炉995台1705蒸吨,中心城区关停搬离煤炭经营单位93家,淘汰“黄标车”1461辆。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59家,136家汽车喷漆单位完成有机废气治理,873家餐饮单位完成油烟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水环境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中心城区新水源地建设步伐加快。

4、文明城市创建基础扎实。一是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分时段、有侧重地将诚信、友善、敬业、文明、爱国、法治6个主题教育融入全年主题宣传工作中,成功策划实施了诚信示范街打造、立足岗位学雷锋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成为城市风景线。二是选树典型凝聚社会正能量。全年共发布“最美系列人物”4期共100余人,截止11月底共有16人入选“陕西好人”,5人入选“中国好人”,6人荣登“陕西好人show”,2人荣登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西乡中飞钢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忠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三是蓬勃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全市全面启动“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突出道德主题教育,提升城市人文内涵。深化文明创建细胞建设,涌现出全国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校园1个,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21个。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表彰全市文明家庭11户和“十星级文明示范户”12户。强化志愿服务制度,命名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个,评定三星级和四星级志愿者89名。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印制发放《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1.2万份,启动“百镇千村乡贤文化促进会”工程,开展婚丧嫁娶专项治理,倡导勤俭节约、友善和睦、文明有礼、崇德向上的普遍价值遵循。四是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优秀歌谣传唱等系列活动,举行2017年度“汉中市美德少年”颁奖典礼,表彰美德少年及提名奖33人,我市卫园源等4人荣获“陕西省美德少年”和提名奖。五是强化日常创建管理和督查。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工作网络审核任务分解表》要求,加强日常督导考核,确保了网络上传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启动文明城市实地考察巡查员项目,每月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明风尚传播等实地考察重点内容,进行日常暗访和集中督查,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6月20-21日接受市政协组织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专项视察,创文工作得到委员充分肯定。

5、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成立包联领导小组,选派责任心强的干部驻村包联,多次专题研究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后对三义村产业结构、环境治理、村庄建设等进行了两次摸底调查,协助该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出资20万元聘请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了《三义村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乡村旅游、增收脱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筹资75.5万元打造桃花山景点,种植三叶草2331平方米、桃树9060棵、桂花树100多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硬实力。治理堰塘3口,修建U型渠3公里,治理河堤300米,加宽村内主道路2.7公里,安装路灯70盏;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加强环境整治。设置4个垃圾屋、6个堆放点、103个垃圾桶,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对2.7公里的村内排水沟渠及溪流进行整治,全面提升了沿溪景观。


二、保障措施

一是早部署。2月初印发了创建工作安排意见,对2017年度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涉及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责任分解,对年度创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细化安排;并拟定了年度创建工作宣传方案、督查方案和创建包联工作通知等一系列保障性措施文件共18个,汇编成册在3月21日全市综合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印发,全面夯实了年度创建工作任务。

二是抓培训。针对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薄弱环节,先后邀请国家级专家赴汉开展了三次重点培训。4月份,邀请国卫专家孙养信对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5月份,邀请国家爱卫专家武文对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进行了专题培训;6月份,又邀请全国知名食品安全专家李英剑对我市食品安全和重点场所卫生进行了专题培训,全面夯实了固卫迎检工作基础。

三是强宣传。在市级四大机关示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活动,在25处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交通分隔栅设立创建宣传牌200余面,全年在电视广播、18个户外LED屏滚动播出创建公益宣传广告140余小时。编发创建工作简报40期,依托中国移动短信平台终端推送创建短讯4万余条;开通“汉中综合创建”微信公众号,在手机微信朋友圈、腾讯网、QQ平台推送综合创建公益广告和工作动态,宣传覆盖人群达800万人次;在汉中电视台、汉中日报开设“曝光台”“不文明行为大搜索”专栏,刊发报纸稿件232篇,播发电视广播稿件310篇,特别是舆论曝光稿件150余篇。据市统计局年内组织的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创省模、创国园和创国卫的满意率分别达到88.47%、92.96%和94.89%。

四是硬督查。年内共安排综合创建重点工作督查任务45项,通过高频次的专项督查推动了重点任务落实;建立了市区机关干部周五卫生大扫除制度,动员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整治;在汉台区7个办事处层层召开创建包联专项会议,发动各级共识共力、齐抓共管,传导工作压力、落实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成立三个督导组,持续对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拉网式排查,特别是对160条背街小巷一一摸排,建立整治工作台账,督促县区扎实整改。结合5月份全国全域旅游推进大会筹备、11月份高铁开通前环境综合整治,先后牵头开展了6轮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督查,共下发督办通报、督办函60期,累计发现督办问题248项,整改到位236项,整改落实率达95%以上。


三、存在问题

国卫巩固提升方面,一是环境卫生管理欠精细,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还较普遍;二是集贸市场数量不足,便民市场管理待加强,环卫设施特别是垃圾站点设施老化、建设档次低;三是“八小”行业监管待加强;四是城市管理待加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户外广告等需加大整治力度。

国园创建巩固方面,一是绿化严重不均衡,绿在城外、绿在一江两岸;二是城区综合性公园不足,道路绿化、小区绿化达标率还比较低;三是目前中心城区园林绿化行政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步伐。

环保生态创建方面,水污染防治点多线长面广,季节性雾霾天气多发高发等重要问题的积重难改,渣土扬尘治理极容易反弹,燃煤锅炉的拆改工作阻力很大,秸秆禁烧工作的推进非常艰难,确保汉中天蓝、地绿、水净的压力很大。

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在市容市貌、公共场所市民道德、市民文明交通意识、窗口服务行业作风、市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文明城市的各项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四、2018年综合创建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2018年城市综合创建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抓好“两个巩固提升”,补短板、强整改,稳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巩固提升;确保“一个全面提高”,抓活动、创特色,确保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全面提高;实现“一个良好开局”,打基础、重长远,实现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良好开局。工作重点是:

一是抓好道德建设、全面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活动,强化网吧、荧屏声频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扎实实施“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活动,精心组织好“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在诚信、法治建设等方面大做文章,推进“诚信汉中”建设。确保网络上报资料完整、准确、规范,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抓好治污减排、统筹环保生态城市创建。打好夏秋两季禁烧攻坚战,持续推进中心城区“煤改气”、“油改气”,从源头上做好环境空气治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力争全年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指标达到省考要求。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落实河湖管理和保护职责,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刚性抓好污染减排,确保减排指标圆满完成。认真整改落实环保督查各项任务,有效遏制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三是抓好短板提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紧紧围绕国卫复审反馈问题整改和补足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加大投入逐步提升城市硬件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点)、集贸市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加强集贸市场规范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除卫生死角,确保整洁、卫生、优美的市容环境成为常态。

四是抓好增绿扩绿、巩固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公共绿地建设,抓好城市广场、游园公园、景观带、居住区景观建设,促进城区绿地率全面达标。进一步加快兴汉新区、天汉文化公园、莲花池公园、汉山植物园等公园游园人文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道路绿化水平,形成较大规模、较高档次的林荫道系统。开展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有效扩大绿化面积,丰富绿化层次,彰显最美城市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