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基础设施 过硬的师资队伍
陕西省潼关县四知学校前身是潼关县实验中学,始建于2000年9月,后因该县教育发展的需要,于2014年9月迁至潼关县黄河大道南段东侧新校区。古城潼关,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曾有一位清官太尉杨震,人称“关西夫子”,他以“暮夜却金”的故事而闻名古今,后人称其为“四知先生”。 为了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杨震精神,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更名为潼关县四知学校,至今,四知学校已走过23年的光辉历程。
该校校园占地面积30646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校园绿化面积18645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10.2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综合办公楼、教学楼、师生公寓、餐厅等。在校学生1943人,人均用地15.77平方米。现有39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5人,每个班配有多媒体。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学校严格按2部(团队、少队部)26室(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关爱室,德育室、卫生保健室、劳技室、音乐室、舞蹈室等)设置,现有藏书4万余册,阅览室报刊杂志301种,设有座位204个,可满足师生借阅需求册,人均图书10.2册,400米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8个、乒乓球场6个、羽毛球场4个,足球场1个。
学校秉承 “尚贤立德、知学求新”的校训;“厚德精学,言信行果”的校风;“修己爱生、乐教善成”的教风;“广文博取、勤学善思”的学风,认真贯彻“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为教师职业发展搭台、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基”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该校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秉诚立德树人 坚持“三结合”模式
近年来,该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的根本任务,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的德育工作思路是:抓常规,养习惯;强管理,提素质;创特色,增实效;谋改革,求发展。
该校德育教育总体目标:一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勤于育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德育工作队伍。二是围绕“致诚文化”提出“诚之品、诚之行、诚之人”的育人目标。阶段目标:七年级以“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为目标,在管理上学着管理,参与管理。八年级以“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在管理上努力管理、学会管理。九年级以“保持良好习惯,努力完善自我”为目标,在管理上自主管理,创新管理。
我校的德育管理模式“1368”管理模式。即:一个中心、三项主题、六大抓手、八种育人。
创新德育工作特色 做实常规教育
立足“致诚”文化,做实常规教育。坚守主题教育,塑造美好人格。主题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抓好养成教育应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该校主题教育坚持以“携诚前行,修身养德”为主线,以“以诚修德”、“以诚明志”、“以诚笃学”、“以诚固本”为月中心。每周围绕月中心安排德育教育周主题。
德育主题教育采取长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三爱三节”“文明餐桌”“光盘行动”贯穿始终,“日行一善”“科普进校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预防沉迷网游”“科学睡眠”“杜绝电子产品”等主题教育,则适时开展。让学生养成了知恩图报,诚信待人,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友爱互助等良好习惯,同时树远大理想,懂环境保护,行爱国爱校之举。
深挖节日内涵,弘扬传统文化。为了增强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凝聚爱国力量。学校深挖节日内涵,把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做一个粽子,缝一个香包,送一份祝福,学一种手艺,写一幅书法,绘一副习俗画,捡一片垃圾,守一抹绿色,览一处名胜,帮一位老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传承中华美德。
重视心理教育,铸造美好人格。心理教育方面,该校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以诚润心”,实行学生的身心状况动态监测,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行为活动三个方面,通过座谈会,心灵驿站广播、心灵信箱、家校携手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守护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人人都有一颗阳光的心灵。本学期学校积极申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创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上报渭南市,继续参与全市的评选。
创新育人途径 打造德育特色
构建“大德育观”,实现文化育人,全员育人。该校提出: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要求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人人都育人。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学校的大德育“场”。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面积宽广,唯有挖掘每寸土地、每块墙壁的教育功能,才能打造精品。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均有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一电池、一纸屑均有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凡物,物物能说话;凡事,事事皆教育;凡师,师师为楷模。 教学楼内外,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楼道,有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办公室、各功能室悬挂标语。让校园文化形成一个特殊的教育场,从而使广大师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引领师生成长的精神动力。
革新德育手段,实现管理育人。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长效性机制。德育改革的步伐,该校从未停止,“三线四级”网格化管理效果显著,分线管理、分级落实、区域责任具体化,年级组承包制,德育月竞争机制等,在本学期的德育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每月的德育总结表彰大会,效果明显:每月对同级考核前两名的班级进行奖励并悬挂“德育优胜班集体”、“卫生模范班集体”奖牌;“文明餐桌”“文明宿舍”锦旗。
完善各种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首先会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种制度,如《四知学校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四知学校班主任考核办法》、《四知学校导师考核办法》、《四知学校宿舍铁规》、《四知学校学生大型违纪铁规》等,对学生的卫生、纪律、就餐、就寝、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规范与指引。目前该校已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几十项,辐射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管理中教育人、培养人。
提能聚力,打造德育团队。团队建设的好坏,是一个学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后继发展的实力,因此加强团队建设,学校从未松懈。该校德育团队共四个分支,即:政教团队、班主任团队、学生管理团队、宿管团队。政教团队,突出一个“细”字。细化分工,优化组合;精细管理,突出重点;明细结果,公平公正。将政教人员分成文秘组、行动组。每组专人负责,分块管理,使人尽其能。值班管理抓七个时段,每个时段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对级组、班级的常规管理、周重点、临时性迎检进行检查、反馈、考核、并督促整改提高。
班主任队伍,突出一个“实”字。夯实目标责任,扎实技能培训,严实考核办法,敦实常规管理。签订班主任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担当;积极筹备,踊跃参加县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校级管理技能大赛,微班会比赛,以赛促学。除此之外,每周一次班主任大练兵,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让部分班主任走出去,带回来,赶赴渭南学习,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自主管理团队,突出一个“专”字。即专心工作,专注发展,专业提升。开学初政教处通过个人申请、班级推荐、政教处审查,选取了部分品学兼优学生充实了学生自主化管理队伍,对其召开专题培训会,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管理技能大赛,通过交流,促进整个队伍的管理技能专业水平的提升。他们补充了政教处管理的死角,在学生中起到了督促和带头作用。
宿管团队,突出一个“干”字,即苦干、巧干、精干、能干。宿管团队教师轮班,领导带队。披星戴月,扎根宿舍;排忧解惑,巧妙开导;舍内舍外,精细督查;守时高效,效果极佳。
开展多彩活动,实现活动塑人。政教处采取长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德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每学期坚持举行团课4次,学生大型思想教育集会6次,、道德讲堂2次,美德少年评选2次,除此之外,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爱三节”“文明餐桌”“光盘行动”贯穿始终。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品质,传承中华美德,政教处还组织了“内务整理比赛”“劳动小能手评选”“劳动让生活更美好盆栽比赛”“创意环保服装秀比赛”“厨艺大比拼”“劳动周”“学校开放日”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涵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
知行统一,突出实践育人。社会需要学生实践,学生渴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对学生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该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已基本规范化,科学化。该校的实践活动中劳动实践现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勤耕知诚”,其包括:校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等。各个主题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校园实践包括生产类和生活类实践劳动,以我校的劳动基地和卫生责任区、宿舍内务劳动为主,基地的播种、除草、浇水、松土,到收获,计算收成,全由学生自己完成,生活类实践主要是卫生清理和寝室内务整理,其重点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社会实践,学校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等,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社会实践活动作业一般有:传统工艺制作(剪纸、刺绣、编织等);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如“关爱孤寡老人行动”“美化小区行动”“保护秦岭生态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工业生产类劳动。积极参加学打“潼关肉夹馍”、制作“潼关酱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实践篇以日常生活类劳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等为主。要求学生根据家庭劳动实践安排,每周坚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同频共振,实现协同育人。学校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期初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畅通渠道,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教师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进行1-2次的家访,通过家访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编写了《潼关县家校共育工作指南》,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思路、新发展;家长学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培训内容不同,突出了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为了保证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家长培训。
强化科学研究 提高德育实效
该校充分重视一线班主任在德育科研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班主任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参与德育科研,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并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目前该校出有《德育论文集》《育人故事集》两本,校本教材手册五本:即《九年级德育教育校本手册》《八年级德育教育校本手册》《七年级德育教育校本手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手册》《传统节日德育校本手册》;劳动校本手册《校园劳动指导手册》《家庭劳动指导手册》两本;特别是经过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渭南市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初稿,并代表潼关教育局上交市局。
主题班(队)会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同样它也是德育科研的重要实践阵地。该校在班会形式上不断研究探讨,分别尝试了“素材班会”“微班会”等改革途径,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学校独有的“素材微班会”,弥补了传统班会用时长,收效小的短板,大大提升了德育水平。
学校积极申报各级各项德育课题研究,根据我校德育特色,目前,学校申报县级德育课题《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教学探究》《初中学生对服装设计与色彩搭配的认识研究》《初中生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实践研究》均已结题。
飞瀑之下深潭现 特色教育结硕果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四知学校学生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管自律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已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已全面提升,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该校也因此获得了“渭南市德育先进集体”“渭南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集体” “渭南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渭南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渭南第一批五星级扫黄打非”基层站点、“陕西省平安校园”“渭南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渭南市五四红旗团委”“2016-2020年全市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班主任参加市县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多次获奖,学校心理教师刘媚被评为“省级心理教学能手”; 孙亚新老师的育人案例获“省级优秀奖”;多名学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渭南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忆往昔,沧桑砺洗,岁月峥嵘,昂首走过辉煌路;望未来,任重道远,风光无限,阔步迈向新征程。“手把青秧插稻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四知学校在秦东教育、乃至三秦大地的“名牌效应”正日益被不断地放大。
撰稿人:(郑建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