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中央加快城镇化建设号召,促进西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庄镇按照“标准高、定位准、理念新、功能全”的思路,积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矢志创业、凤凰涅槃,积极争项目、跑资金,全力打造渭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与自热和谐共存的新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强镇。
一、超前规划设计,统领城镇建设。
我镇在启动小城镇建设的开始,确定了“超前规划、细致建设、大胆开发、严格管理”十六字方针,;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和特色化,聘请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实施统一规划,先后编制了《西庄镇总体发展规划》、《镇区详细性建设规划》、《西庄镇总体城镇设计》等规划,并在三镇合一的基础上,对全镇2015—2030年的中长期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编制了《西庄镇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用规划指导和调控统领小城镇建设,保证了在合理布局的原则下高标准建设,逐步形成城镇规模。
二、基础设施先行,夯实发展基础。
西庄镇区主街即是交通主线,又是集市贸易的主市场,街道两旁商户林立,个体工商户多,按照人车分流、确保畅通、保障安全的原则,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完成了镇区街道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铺设雨污分流排水管网2580多米、强弱电地埋管网2300多米、拓宽铺设油路2.3公里。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主街道的绿化亮化工程。新栽植各类乔木800多株,灌木花卉2800多株,新铺草坪3000多平方米,新装路灯260盏。街道综合提升改造的完成为镇区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完善配套设施,助推快速发展。
一是累计投资1600余万元,围绕水做文章,完成了汶河公园一、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做活做灵汶河公园,建成汶河湖、百一广场、拦河大坝等景观小品,既解决了防洪导洪,又改善了整体观赏效果,与党家村景区遥相呼应,为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二是投资150万元建成标准化星级公厕两座,为群众入厕提供了方便;三是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镇区污水处理厂。四是新建镇域保洁服务区、垃圾密闭式回收拉运系统、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镇区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堆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四、推进老区改造,改变镇容镇貌。
一是投资3000余万元聘请石泉建安公司对镇区“一街两巷”249间房屋外立面按照明清风格进行全面综合改造提升。二是投资100余万元对镇区老街道实施了综合提升改造,完成了雨污排水管道铺设、强弱电下沉地埋、街面石材铺设等工程。三是对镇区旧农贸市场进行了综合改造,采用3P模式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商贸超市。四是投资100余万元对“一街两巷”两侧商户门头牌匾进行了统一更换。一系列改造工程的实施使镇区品味不断提升,对外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加快住房建设,助推移民搬迁。
按照西庄镇区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的建设要求,结合省、市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工作的有关政策,我镇整合有效资源,在镇区西部规划建设万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盘龙新村,将建档立卡的扶贫搬迁户、25度坡及30户以下自然村搬迁户、生态类(褐马鸡生态保护区)搬迁户、地灾类及城镇化类别的部分搬迁户约2500多户10000多人统一进镇安置在该小区。
项目共分两期:一期工程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占地52亩,总投资9321.35万元。建筑面积86778.92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62278.92平方米,停车位545个,绿化率36%,容积率2.18。共建成4栋安置小高层住宅楼和2栋多层商住楼共448套安置房,户型面积为62.58--120平方米不等,主要用于解决地灾类坪头、张家村两个村及镇区企事业职工的安置保障房430户1400多人的整村移民搬迁及全镇特困三无户56户103人的搬迁安置。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三无户”房屋室内装修完成。达到安置条件。二期工程启动于2015年,位于一期项目以西,主要将盘龙山区的8个村子涉及建档立卡的扶贫搬迁户、25度坡及30户以下自然村搬迁户、生态类(褐马鸡生态保护区)搬迁户搬迁安置到到小区内,同时吸纳周边井溢村、涧北村、文岭村等同时纳入该小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达到入住万人以上规模。项目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占地102亩,规划建设15栋小高层1028套安置房,规划用地面积606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容积率2.07,建筑密度20.05%,绿地率64%。小区由六层和七层沿街商住楼、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和十八层不同楼层的高层住宅组成。户型以60平米、90平米、120平米、150平米的房型为主。90平方米和60平方米户型一梯三户,90平方米户型一梯三户组合布置在地块北侧;90平方米户型一梯两户组合,布置在沿西盘路南、北两侧;120平方米户型和150平方米户型一梯两户组合布置在地块南侧。总停车位1016辆。目前,已有8栋住宅楼实现封顶,5栋楼房正在建设之中,1栋楼房正在规划调整之中。
盘龙新村按照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功能,配套建设社区商业街房、社区幼儿园、社区多功能服务中心以及小区配套设施等项目,实现搬迁群众“五不出社区”。即:小孩入托不出社区,小病医疗不出社区,基本购物不出社区,娱乐休闲不出社区,纠纷调处不出社区。
项目的实施,形成以西庄集镇贸易市场经营为基础,以配套“五个一工程”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园区劳务输出为补充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实现以社区驻地为中心的商贸经济圈,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发展。
目前,盘龙新村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工,小区设施配套已完善到位。2017年8月,已分配张家村、坪头两个村安置房365套。家户装修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已完成7栋楼房的主体封顶,其他安置房建设正在加紧施工之中。
六、管理服务跟进,保证协调发展
聘请了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等知名设计院以组团式的围合的形式,合理的规划设计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小微企业加工区。创造商业气氛,聚集了“人”气,也赚到了“财”气,个体工商户400余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公司执行的运营方式使镇区保洁工作政企分离,实现保洁工作的职业化、常态化、长效化。对镇域管理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小镇的重要载体。近年以来,西庄镇将生态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深入贯彻各级政府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指示精神,坚决落实韩城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五城联创”,改善人居环境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资5000万元,对镇区及国道沿线区域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投资4000万元对党家村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了“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新形象;投资2000万元,实施“五化”工程,打造了郭庄村、柳村、杨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辐射引领,带动全镇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前,全镇共有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15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郭庄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八、培育壮大新型产业,大力发展产镇融合。
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推进产镇融合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2017年,西庄镇紧密结合产业格局,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合理布局,积极探索产镇融合新途径,向新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强镇阔步迈进。一是依托新区盘龙新村建设,同步规划配套产业“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千亩种植园,一个千头养殖区,一个小微企业加工区,一个商业综合服务区,一个特色饮食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起,留得住,能致富。目前,已完成五个一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千亩种植园正在进行土地流转工作;千头养殖区已确定选址;商业综合服务区已完成农贸市场建设和综合超市的配套;法王食府特色饮食一条街正在建设之中。二是依托两个园区,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发展新型产业,进行劳务输出,增加驻地农民收入。目前,远大伟力、明大汽车城、秦天相变、秦沐农业等一批新型产业已落地西庄;中润新能源、千城科技环已酮、水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正在进行征地工作。三是依托发展全域旅游,做大做强西庄旅游产业链,目前,正在实施打造以镇区法王庙—党家村—梁代村—普照寺为线路的旅游经济区,辐射带动周边10个行政村,融合以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为主导的旅游产业链。四是依托镇区建设和功能提升,进行了业态的分流布局,规范了商贸步行街区、特色饮食街区、综合服务街区的商铺门店,实现镇区功能分区更明显,商贸经济更活跃。
西庄镇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