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渭南有限责任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工作侧记
现今,很多人学习语言都倾向于选择浸入式教学,这样学习起来成效很快且理解深刻,那么,当一个企业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整个工厂作为一个大教室,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进行浸入式的安全生产教学,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我的安全我做主”
长期以来,在安全生产领域一直有一个难题阻拦着安监部门和企业前进的脚步,那就是“政府急企业疲”,安监部门整天心急火燎,将检查行动排的满满当当,企业好整以暇,等着安监部门上门“服务”。
而当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大功夫时,最担心的莫过于出现“企业急员工疲”的情况,青岛啤酒渭南有限责任公司本着为自己负责、为公司、为社会负责的原则,要求全体人员一定要做到安全的“红线”不能踩、不准碰。做到“我的安全我做主、建绿色家园靠大家”的主人翁思想,总结以往的经验,结合目前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先进方式方法,创造出一套独特且适合自身情况的安全生产体系。
“我们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就是我们的总经理肖红霞,有专门管理安全的分管领导,部门首长是部门第一责任人,各班组组长是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公司设有安全委员会,安委会的主任也是总经理,成员是分管其他领导和各部门的一把手及外协单位负责人”,安全环保部部长赵英说,“公司安全组织架构是三级安全保障,公司安委会、部门、班组安全架构,同时,还在各部门也都设有一名安全专员。”
划分得极为清晰的权责体系,让安全生产管理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年初,青岛啤酒集团公司和渭南公司总经理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完成年度目标,公司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签订,公司与各部门、外协承包商签、部门与班组签,从上到下首先明确目标任务。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安环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制定了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方案,方案中涉及了“重伤及以上事故为零考核办法、安全管理红黄牌考核办法、安全管理过程积分卡考核办法”等。有处罚自然有奖励,赏罚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在全公司树立“我的安全我做主”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在部门和班组级别,安全管理表现突出的会获得一面流动红旗,一线表现优异的安全员和员工则是有专属的个人奖项,例如“我的安全我做主”优秀员工,会获得一人一百元的奖金。
整个企业每月有一次安全专题会议,总经理亲自主持,由公司领导分别带队,每周进行综合检查,安全工作必查项。另外,安全环保部根据年度计划和青岛啤酒一套安全查核工具每周进行安全专项检查,每周四在公司周例会上进行通报。部门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基层班组每天早上开班前会安全是必谈内容……
为了管控登高、动火、有限空间、挖掘、吊装等高风险作业,企业制定了“八项一个制度”,来规范高风险作业的前中后期各个细节的操作。“就举个动火作业的例子来说吧,想要进行动火作业,前期先办理动火审批证”,赵英搬来一个一般放置在高风险作业现场的牌子,讲解牌子上的流程和文件,“在办理审批之前,员工要先对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对每个风险都制定好对应的措施后,才会给予批准。”
这培养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判定,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组织和制度上完善精密,在安全生产文化上,青岛啤酒渭南公司也尽其所能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我的安全我做主’是我们的安全主张”,更深知安全生产主体在企业,企业安全生产在员工,没有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技术再先进都会难免因人的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
于是在每个部门的门前都挂着一个“行为安全观察”的牌子,牌子右下角有两个填满了明黄色卡片的纸槽,一个标明“空白卡”,另一个标明“回收卡”,程小锋介绍,这种卡片是公司根据多年的经验制作的,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安全员还是普通员工,当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后,都可以从空白卡处抽出一张,依据上面的分类填好,放到回收卡里,公司定期将这些卡片收集起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针对性的对今后的管理和培训进行改进。
来到包装部,“用我们的真情和恒心,将安全制度化为日常行为习惯,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这一行夺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在灌装机部位装有“关键危险点”的铁牌,上面表明了危险点部位名称、可能的伤害类型、控制风险措施、公司内求助电话和急救电话,每一个进入灌装机部位的员工,都会日复一日的在潜意识中将这些内容牢记于心,而这种牌子是每一个高风险部位的“标配”。
培训与实践两手都要硬
3月28日,青岛啤酒渭南公司与渭南市经开区消防支队联合组织了一次火灾应急演练,地点就选在企业内生产部立仓处这个容易发生火灾的高风险点,渭南市经开区消防支队还邀请了几家企业在场学习观看。
演练开始之前,安环部组织演练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内容进行了评审学习,明确了演练时每个人的职责分工。
随后一声令下,演练开始了。
生产部立仓处在下午三点整时,突然发生火灾。经当班人员紧急扑救后确定火情无法控制后,立即向火灾应急指挥部进行报告。应急总指挥立即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演练按照演练方案及职责顺利开展。
演练结束后,各分工小组组长对本次演练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应急总指挥总结了本次演练优点和不足之处。,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方面的准备情况,进而完善应急预案,补充缺乏物资。
这是2017年所制定的28次演练中的一个,在培训和演练方面,青岛啤酒渭南公司从来不会事到临头才补功课。在年初,企业就及时梳理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将2017全年的培训和演练计划制定好,公司培训、部门培训、班组培训,三级严密契合,互为补充,并随时间的特点部署相应的内容。在其2017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跟踪表中显示,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每月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如二月份主讲安全总方针、价值观和主张、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六月份发布“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九月份关注高风险作业模块管理等等。
“但我们最注重的还是培训效果的验证”,赵英解释这一套系统的运行,“先是有培训计划,培训后跟踪,然后及时的改进,最后要进行效果的验证,这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
培训方式也分为两种,作为一个集团的子公司,来自内部的安全文件资料,企业会进行内部培训,当遇到特种工培训或智能系统等专业性极强的培训内容时,会请来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讲解。
“我们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安全员,一共18个,经过多年的培训和实践,他们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很高了”,安全主管程小锋介绍,在他的袖口上别着一个袖章,上面有“青岛啤酒”醒目徽标和“安全员”。
“现在包括我们的安全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算上是‘持证上岗’”,赵英说,“公司总经理、分管领导和安环部部长等要经过渭南市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才能上岗。”公司安全员也是公司进行考试上岗。
在企业权责清晰、赏罚得当、营造浓厚安全氛围调动员工认同感和积极性的情况下,青岛啤酒渭南有限责任公司已多年没有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并成为2016年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之一,但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都期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发展吸收更多地方和企业的优秀安全生产经验,让安全水平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