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岗,男,汉族,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五日出生,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人。一九八五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程度。国家壹级项目经理、一级注册建造师、古建筑专业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古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英国皇家特许资深建造师。北京建筑大学古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古建王国 放飞梦想——记咸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设计师李成岗
李成岗,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古建艺术专业教授级高级工艺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教授,现任咸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设计师。2002年当选陕西省劳动模范、200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一、凝心聚力,文化铺就兴业路
李成岗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设计、施工30余年,作为古建艺术的传承及实践创新者,在他心里,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他坚信,增加文化内涵是赋予建筑物人性化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从1985到1998年,他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民建、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政法等专业学习。正是长期对知识的孜孜以求,让他由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集建筑、施工、设计、管理于一身,融工业与民用建筑、仿古与园林建筑为一体,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他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咨询、勘察设计的现场。他对古建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常年精心钻研潜心实践,最终成为全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复查专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评审专家、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审专家和国家级工法评审专家;中国建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古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殊誉。
二、汲古扬今,满腔热血著华章
1988年,西安电影制片厂与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合拍大型历史剧《秦始皇》,需要建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秦王宫"。李成岗接受任务后,在一无史料借鉴、二无完整施工图纸等诸多困难情况下,凭着多年积累的丰富古建学识,长期坚守一线,从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到管理组织,环环亲自把关,终于提前331天完成设计施工任务。"秦王宫"工程被评为西安市年度"优良工程",并被推荐为"陕西省八十年代十大优秀建筑参赛项目";李成岗本人获得了西影厂和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共同颁发的"优秀古建筑家"荣誉证书;其撰写的《秦王宫设计思想与施工实践述略》学术论文,被《建国五十五周年系列丛书》收录并荣膺特等奖。
2000年,李成岗又一仿古设计力作——甘肃省天水市龙园成纪殿竣工。这座长45米、高27米、进深16.3米,堪称可以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媲美的气势恢宏建筑精品,引起了甘肃省及国内仿古建筑艺术界专家学者的赞誉。成纪殿以其恢宏和精美荣膺"甘肃省优良工程",成为天水市万众瞩目的标志性建筑。2001年,按汉武帝时期建制规模复原,由李成岗主持设计施工占地600亩、投资6000多万元的甘肃省敦煌市阳关古城项目,以其展现的大汉王朝雄浑文化气魄及浓厚现代气息,成为甘肃省旅游业一道靓丽的新景观。
李成岗还先后承建了甘肃省天水伏羲庙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延安红军长征纪念园等影响较大的古建园林工程,咸阳中华苑小区等多层建筑群,咸阳文苑大厦等高层综合性建筑工程,陕西航天制动有限公司210#厂房等钢结构工程,彬县公刘街道路改造市政工程及延长油田注水管道工程的设计工作,其中多项工程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2014年在古丝绸之路申遗中,李成岗带领设计院团队参与了汉中城固张骞墓及彬县大佛寺的环境整治设计。以上两地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上善若水,言传身教爱无疆
上善若水,是李成岗始终奉行的人生座右铭。言传身教,更是他授徒教子的传家法宝。中国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做到弘扬、传承、创新发展,主要靠人才的培养。三十余年来,李成岗薪火相传培养弟子计300余人。在咸阳,李成岗两代三劳模的"模范之家"令众人羡慕。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事业的成功,让李成岗富而思源,不忘回馈社会。近年来,他所在的单位共安置下岗工人216名,农村务工者1558名,安置大学毕业生近百名。
多年来,李成岗的善行义举响誉三秦。2006年7月,他为新农村建设捐资近50万元,帮助礼泉县烽火镇刘家村、新坡头等村建通村油路;他经常参加市劳模协会组织的爱心捐赠活动;在咸阳市总工会开展的劳模"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他主动帮助下岗困难劳模李宏先,为本人安排工作帮助孩子完成学业,解除了后顾之忧;2003年10月,他慷慨解囊为柞水高垣小学捐资5万元;2007年3月,他将新购置价值5万余元的电脑和教学用品送往该校,帮助建起了首个计算机教室;2007年7月,他出资3万元和高垣小学的师生们举办"古建心连心夏令营";2004年4月,他组织开展了"科教兴国,关注青少年健康"活动,将原计划搞企业庆典的钱节省下来,为咸阳市实验中学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防辐射服;2006年上半年,他向乾县峰阳小学捐赠价值1万元的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2006年11月,他出资5000元为礼泉县烽火镇兴隆村赠订100份《三秦广播电视报》,帮助建起了"百户读报文化村";连续6年来,他共出资20余万元,资助张艳等38名贫困生喜圆大学梦,并解决了公司6名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2007年1月,他向咸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捐赠了一辆价值12万元的金杯采风车,支持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到工厂到农村去采风;从2003年起,他连续三年给人民剧团捐资总计24万元,帮助剧团进行设备更新、古剧目抢救和新剧目编排。2012年,通过陕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扶残助学基金,每年拿出60万元资助残疾贫困大学生60名;在青海禅古寺,他不仅将120万元的设计费全部免收,还拿出78万元为玉树地区文物保护捐赠了一辆工程车。为促进藏汉团结谱写了一曲颂歌。"5 12"地震后,他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科学地借鉴羌族民间工艺,并动员当地工匠重建家园,成功地完成了碉楼的修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现场考察时给予的高度赞誉,并向全国推广这种做法。为了表彰他在天水市成纪殿工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奖他个人12.6万元奖金,他全部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其中3万元捐给北京八达岭长城维修工程、6万元捐给咸阳市"五个一工程"奖励基金、3万元设立了文化奖励基金。以上公益捐赠主要来源于自己专家咨询、讲课、著作版权收益。然而,与对待公益事业慷慨大度相比,李成岗个人生活却十分朴素节俭。
李成岗始于责任、成于专业、达于价值、终于尊敬。三十年勘察设计施工经验总结所著的《秦王宫设计思想与施工实践述略》被建国五十五周年系列丛书收录;《陕西三原城隍庙墨线小点金彩绘》、《帝都古建大厦地基基础方案优化设计》方案以及"防止建筑琉璃制品釉面剥落"烧制技术攻关成果,均在国家级刊物、会议上发表、并分获部省、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国古建筑继承与发展》一书更是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古建筑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被国家图出馆,清华、北大、复旦、同济等大学收藏;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主席迈克?布朗先生邀请李成岗前往英国进行学术交流并收藏其著作。
他犹如一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执著地耕耘在中国古建艺术的沃土中,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