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检察院多渠道抓队伍建设 提升检察新形象

今年以来,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活动引领、文化滋润、凝聚精神、崇尚学习、弘扬美德等从多方面丰富检察干警的精神世界,滋养干警的生活情趣,使检察队伍的形象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以支部活动引领人。在全院党员干警中组织开展“学党章、学宪法、学法律”三学活动,组织党员干警学《党章》、用《党章》”知识测试,“七一”前夕,组织三个支部党员分别到马栏革命旧址,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表彰优秀党员;开展“我的检察梦”演讲活动等;成立党员干警志愿者服务队,下基层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政策法规宣讲、党员结对帮扶、慈善捐款等活动,儿童节组织志愿者开展迎“六一”爱心暖花朵慰问聋哑学校的儿童活动,为孩子们捐赠了近3000元的学习,办理案件的一名嫌疑人的女儿送去了衣物,捐款1000余元;通过帮助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激发检察干警社会责任感。

二是用检察文化滋润人。以构建快乐检察为着力点,提出了“于无声中润物,在康乐里育人”的检察文化思路,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规划文化建设工作,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文艺表演队,成立了摄影书画活动组、文学艺术鉴赏活动组,定期开展活动,将文化活动常态化,先后举行了元旦越野赛、演讲、征文、书画摄影展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他们抓住业务办公大楼建设的有利契机,着力打造清新优雅、舒心愉悦、快捷方便的庭院文化,在院内建设的“沁园”、“雅园”、“和园”相映成趣,围绕“三园”主题,在干警中开展了“品三园、抒情怀、提境界”活动,干警们用散文、诗词等体裁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和追求向上的精神境界;

三是立长检精神凝聚人。从树立检察精神着手,着力培育长安检察精神,汇聚全院干警智慧,提炼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 “务实创新求发展,打造品牌争一流”的长安检察精神,组织干警参与“长安检察精神”大讨论,以此凝心聚力。同时在全院开展征集院歌、院训等活动,形成了由干警自创歌词,干警家属作曲“神禾塬畔检察人”这首能反映长安检察人立足长安发展,情系百姓,公正执法的院歌和“崇法、尚德、求实、卓越”的院训。

四是以读书学习提升人。该院有专门的职工书屋,面积100多平方米,内有书籍5000余册,电脑八台,为干警业余学习创建了良好环境,被评为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为了满足干警学习需求,他们还为干警拓宽了学习渠道,利用西北政法大学的图书资源优势,和该校取得联系,为干警办理了借书卡,干警也可以到该校图书资料室借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作用,在单位开展读一本个人喜爱的经典书目,撰写一篇读后感,为检察工作发展出一个金点子,为鞭策自己凝练一句座右铭的“四个一”读书活动。把每年9月份定为读书月活动,通过读、观、品、评等形式开展读书学习交流。读书活动在该院蔚然成风,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是以道德力量感召人。开办“道德讲堂”,通过“道德思考、省心、行崇德礼、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诵道德经典、念劝善词、一堂一善事、作道德承诺、送尚德祝福”等环节,引导干警净化心灵,弘扬道德风尚、倡导文明新风,7月份以来成功举办了五期道德讲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检察官、退休检察官、全国优秀侦查能手在道德讲堂上讲述了他们忠于职守、公正不阿、廉洁执法的感人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在一堂一善事中,为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开展帮扶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13年,该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三个单项工作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奖励,50多个工作经验先后被高检院、省市部门推广, 6名干警在全市业务竞赛中取得名次等。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7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