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县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全省率先、西部领先、全国有影响”为目标,紧扣建设现代城市新区的主题,不断加强和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主体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现按照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于开展县城建设考评的文件要求,对照《陕西省县城建设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将我县自查评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镇规划
近年来,我县以第四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为依据,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渭北工业区高领装备工业组团的建设目标,先后编制完成了《高陵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0》、《高陵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陵县泾河工业区生活服务基地(泾渭镇)总体规划》、《高陵县泾河工业区生活服务基地(泾渭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高陵县城总体规划2009-2020》由高陵县人民政府和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11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原则通过《高陵县城总体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了高陵县《上林-鹿苑仿古商业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西部石油装备业制造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安泾河工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了东方红路、东二环、东环、南新街等重点路段的街景治理规划,有效的提升了县城品味,增强了县城吸引周边生产要素的能力,促进了人力资源向县城的集聚,截止目前,高陵县城镇化率为63.42%,较2013年增长7.3%。《高陵县总体规划2009-2020》和《高陵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范围均为10.5平方公里,覆盖面积100%。目前,由于市委市政府对高陵县发展战略的调整,要求高陵县城规划控制范围为15平方公里,我县已委托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我县总体规划进行再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同步在编制当中。
二、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县城路网建设及县城路网与西安路网的畅通衔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县城路网交通体系,先后实施了鹿苑大道和桑军路建设工程、五纵路北延伸段等主干道路的建设,实现了县城与园区的有效对接。通过对工业园区一横路东延伸及四、五、六、七、八、九横路等次骨架路网的实施,为北区的分片开发提供了交通便利,为入区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保证,县城及泾河工业园区通行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建成了泾未渭河大桥、鹿苑大道延伸段渭河公路大桥,县城“八纵六横三环绕”的棋盘式主干路路网建设目标逐步实现,道路系统完善,等级清晰。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16平方米,路网密度达4.5公里/平方公里。
在加大道路路网建设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道路路网配套安全设施建设,按照要求对新建、改建的道路配置了信号灯、标志线、隔离带等交通安全设施,规范了道路路牌的设置、规范性文字、公共图标等的合理设置;县城共铺设、修补人行道23.8万平方米,无侵占、破坏机动车道及道板、护栏设施的事件发生;对破损较为严重的东方红路延伸段、北正街、鹿祥路等路段进行了改造,对积水严重的东环路、南新街重新铺设了下水管网、增加了雨水收集井,现县城境内所有市政道路路面基本平整,无坑洼、积水现象。
目前我县公共停车场和公交停车场还在共同使用,总面积为11000平方米,其中第一运输公司停车场4000平方米,西高公交有限公司停车场7000平方米,人均公共停车场面积达1.3平方米。在县城西韩街西侧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高陵汽车站,该汽车站为长途客运站,共有公交车辆,249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5标台,发往全国一线城市的长途班车定期从这里出发。
近年来,高陵县围绕创建省级园林绿化城市及打造渭北绿城、城市之窗、宜居之地的目标,不断加大广场建设,截至目前,县城共建成北环广场、凝聚园广场、鹿苑神曲小广场、东二环广场、北街小广场、昭慧广场,广场内绿地率达48%,人均广场面积达5.91平方米。
2008年9月,黑河水引入高陵县彻底改变了县城的供水条件。目前,高陵县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1.8万吨/日,城区用水量约为8000吨/日,自来水供水能力能大大满足高陵县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我县还建有应急水源地一处,建有应急水源井3眼。用水普及率和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到100%。
高陵县共有燃气企业4家,其中城区的天然气气化工程主要由高陵县玉祥天然气公司负责实施,目前在县城已安装天然气小区共45个, 2013年敷设天然气公网约15公里。截止2013年11月,全县共发展天然气居民用户26375户,商业用户113户,气化率为95%,全县燃气市场安全运行无事故发生。
2010年我县开始实施了城区亮化工程和夜间照明工程,截止目前,城镇主次干道共安装路灯4384套,6637盏,景观灯和庭院灯396套,1088盏,城园亮化率达到98.5%以上,无路灯不亮现象。
我县县城内无河流,不涉及县城内堤防及相关设施建设,县城内排水设施完好,运行正常;按照消防标准建立了指挥中心、消防站和消防栓等,室外消防栓未超过120米;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开展了生态治理与工程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工作。广场、公园等避灾场所建有公共饮水设施和其他卫生设施。
三、公共服务设施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努力巩固和提升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我县还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县城东方红路、文卫路以及园区长庆大道、陕汽大道等商圈初具规模,服务功能逐渐显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较快,“万村千乡市场”农家店已基本覆盖全县各乡村,商业用地面积人均达到3平方米以上,第三产业在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中逐渐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县共有各类商业网点6000多个,其中,大型综合超市有都客润超市、阳光新生活超市、华润万家超市、佳汇超市、家福乐超市、盛隆购物广场5个,好又多超市高陵店也将于近期开业;较具规模酒店餐饮企业有国府酒店、华庭酒店、千城酒店、锦海酒店、车城酒店等24家;家居商场有美尔雅家居城、巨王家具城等4个;服装商场有精品服饰城、美尔雅商城、外贸商城3个;农贸市场有东街启明市场、杨官寨市场、鑫地市场、米家崖市场等5个。
我县于1995年建成了高陵县职教中心,学校占地面积67333平方米,在校学生2158人,生均校园面积23平方米;现有普通高中2所,高陵县第一中学占地82858平方米,在校学生3489人,生均用地面积23.7平方米,于2007年顺利通过省级标准中学验收;高陵县第三中学占地53125平方米,在校学生2202人,生均用地24平方米,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级标准中学验收。现有初中13所,除城关中学因地理位置限制外,生均占地面积24.52平方米,高陵县第四中学于2009年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现有小学83所,在校学生12763人,除城关小学因地理位置限制外,生均占地面积51.85平方米,学校服务半径小于500米。
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截止2013年11月底,全县共有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2家,专科医院1家,预防保健机构2家,卫生院10家,床位配置达3.64张/千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共1408人,卫生技术人员达4.20人/千人口。截止2013年,高陵县已基本建成了由妇幼保健院、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卫生精神中心4家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和10家乡镇卫生院、143家村级卫生室组成的覆盖全县系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高陵县城内建设有公共图书馆一座,位于县南街,该馆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藏书4万余册,期刊100余种,设施人性化、智能化,10个服务窗口提供阅览、外借、视听、电子阅览、参考咨询、培训等多项服务,图书借阅全免费,高陵县图书馆2005年已通过了国家三级图书馆验收,是我市各区县为数不多的三级图书馆之一,2010年高陵县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二级图书馆水平;同时我县还建设有影剧院一座、文化活动中心一座,建成标准田径场一个,人均体育场地达到1平方米。县城社区设置了便民体育健身器材,管护良好,目前,我县的体育健身器材已达到全覆盖。
高陵县现有社会福利中心一处,为高陵县社会福利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同时,我县还按要求建设了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面积达300平方米以上。主要道路、公园、公厕及大型公共建筑均建有无障碍设施,且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高陵县邮政局现有正常营业网点七处,网点布局合理,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电力变电站布局合理,重要地段线路实行了地埋敷设,110KV高陵变电站现有容量2×36500KVA,主变容量能够满足县城供电需求,高压电力走廊无障碍物,电力走廊得到有效保护控制。
四、居住环境
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县城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力推进,给我县房地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县的房地产业,在住宅商品化新体制已确立,三级(县级)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居民消费热情高涨的环境下,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截止2013年,泾河工业园和县城新区已开发建设天正花园、天正银河湾、爱尚泾渭、昭慧新城、馨苑新世纪、锦绣新天地、鸿禧城市花园、天下荣郡等项目,人均住宅面积达61.6平方米。截止2013年,我县先后完成了20%以上的旧住宅小区房屋整修、环境整治工作,并完成了高陵县主要街道的建筑设计风格和主要色调的定位,老旧住宅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高陵县已建成廉租房192套,保障中性住房项目金鹿尚居的2170套保障性住房也已全部封顶进入二次结构安装阶段,累计完成投资3亿余元。至2013年11月底,高陵县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4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共有674户,按保障家庭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分为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两种方式,2013年发放租金补贴457户共计9.6万元,廉租住房保障率达到了100%。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通知精神,2013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对前期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重点做好物业的承接查验工作,规范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前期业主管理规约》,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社会化管理覆盖率达100%。
五、园林绿化
按照“扩容、改造、美化、提升”的总体思路,我县先后完成了鹿苑大道、桑军路、北关路、东环、东二环、昭慧路、上林二路、上林三路、昭慧东路以及泾河工业园北区桑军路南延、五纵路北延、四、五、六、七横路等新建城市道路的行道树载植和绿化带建设工作;北环广场、西环北段绿化带、东二环广场、凝聚苑、昭慧广场、水景公园二期等绿化建设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公共绿地面积五年来新增40.2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县建成区绿化面积达187.08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83平方米,道路绿地率达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21%,各类绿地等级清晰,布局合理,并于2012年顺利建成了省级园林县城。
六、环境建设
近年来,高陵县主干道道路已全部完成了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6月17日通过市级环保部门验收,设计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截止11月底,2013年高陵县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27.98万吨,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487.2吨,氨氮减排44.67吨,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标准,污水处理率为81.9%。配合渭河流域三年行动,我县于2012年底启动了对高陵县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目前改造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试运行,改造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
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我县县城垃圾收集容器包括地埋式垃圾中转站17座,地面密闭式垃圾箱32个,配套中转站转运车5辆,专用摆臂车6辆,生活垃圾最终清运至高陵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高陵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11年元月正式启用,该场位于高陵县榆楚镇马北村,占地101.44亩。目前,高陵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日处理垃圾约300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我县在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共设置果皮箱632个,所有果皮箱间隔均不超过50米。城区目前共有环卫工人360名,负责对县城主要街道进行清扫保洁,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环卫保洁站下设机械化清扫小组,对县城内主要街道进行机械化清扫和冲洒水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30%以上,快干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已达到75%。我县共建有环卫车辆停车场两座。由于县城环卫工上班实行两班倒,中间休息时间有4个小时,环卫工家均在县城周边,离县城较近,所以环卫工有休息场所和充分的休息时间,我县暂未建设环卫工休息用房。但为了进一步改善环卫工工作环境,我县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县城(东、南、西、北、中)建设5个环卫工休息用房。
截止2013年11月,我县已建公厕41座,除一座环保公厕外,全部为二类水厕,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有公厕4座以上,能基本满足群众如厕需求。
高陵县空气环境质量、水和声环境质量良好。截止2013年12月15日,2013年高陵县空气达标天数(PM2.5≤100)天数达192天,远远高于市环保局要求的108天指标。高陵县共有地表水三处,水环境质量标准均达到三类。经实地检测,我县声环境质量达到也已达到二级以上。
七、城镇管理
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近年来高陵县委、县政府印发了组织机构、方案实施、管理的办法等各类文件,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城镇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在城市综合管理方面,我县始终坚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人性化的实施管理,提出“要将县城当家中客厅一样管理,要将人民群众向自己亲人一样服务”的口号,市容园林局认真开展“晨好高陵”活动,即比规定时间早半小时上路检查,提前为群众整治好县城内的市容环境秩序。在对待违法行为的处理方面,坚持“凡事必管、管事务严、凡违必纠、纠违必严”,严格执法、精细化管理对非法行为零容忍的执法原则。通过严格的管理,我县基本杜绝了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严重违规、违法现象,县城内未出现违章搭建、乱摆摊点、乱张乱贴、出点经营等现象。县城各主要街道、重点路段无非法营运车辆和争抢客源现象,车辆停靠安全、规范、有序,交警执勤文明,车辆、行人服从指挥。
在做好城镇规划工作的同时,我县着力将规划管理工作放在突出地位来抓,并于2010年底成立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形成了“建设项目受理人员预审—科室办公会议初审—规划审批领导小组最终决议”的建设项目三级审批制度,并依法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交通影响评价》纳入项目许可的前置条件,从建设项目的选址、建设用地许可和建设工程许可的各个环节确保建设项目科学性和合理性。对经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的建设项目进行批复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并在工程开工建设前进行现场定点和验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的减少了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私自更改总平面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城镇建设严格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执行,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违章建筑查处有力,无违反城镇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发生。群众对县城建设的满意度达95%以上。
2014年,我们将以十八大、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三大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跨越;以惠民为民为指向,促进民生事业新发展;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打造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的城市新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