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奋力构建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基础条件显著改观、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改革开放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提前两年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总体来讲,“十一五”是平利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强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平利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3.9亿元,是“十五”末的2.75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59.3%,年均增长22.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50万元,是“十五” 末的2.36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60.3%,年均增长18.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是“十五” 的3.3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47.4%,年均增长3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72元,是“十五”末的2.4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52.6%,年均增长19.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487元,是“十五”末的2.3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40.7%,年均增长18.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0:23:37调整为28:44:2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06、07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2007年荣获“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2008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
——工业实现突破发展,支柱工业彰显成效。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发展。节能降耗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县规模企业由2005年的9个增加到30个,其中年产值过亿元8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是“十五”末的5.7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90%,年均增长34.8%;工业增加值达到8.56亿元,是“十五”末的6.5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238%,年均增长44.5%,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15.7%增加到35.8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工业增速前十县”。
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水泥旋窑、铅锌选矿、硫化钡、工业硅、松鸦和渡船口电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基本形成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建筑建材、绿色能源、生物医药五大支柱工业。完成了陈家坝、老县工业园区规划,实施了园区河堤、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