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 “十三五”期间蓝田旅游产业优质健康发展,全面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现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制订《蓝田县旅游业“十三五”旅游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依法兴旅,推动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现代旅游业发展进程,使旅游产业发展与城镇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科技信息化相结合,实现旅游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总体目标:从2016年-2020年,按照年平均8%的递增速度,实现到2020年接待游客达到36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的总体目标。
二、旅游产业布局
十三五期间,蓝田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打造“人文山水蓝田,县东部新城”为发展目标,按照“一五四一” (即沿一条轴线;建设五个一体化;打造四大旅游板块;明确一个主题)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全面提升旅游品位档次,使旅游资源得到健康永续利用;旅游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完善;旅游产业化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一) 沿一条主轴:以沿关中旅游环山线路蓝田段秦岭北麓为主轴,以沿线的汤峪温泉、辋川溶洞、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宗教文化旅游区、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特色独具的旅游景区为点,辐射带动沿线汤峪镇、葛牌镇、辋川镇、蓝桥镇、普化镇、灞源镇、玉山镇、厚镇等依托秦岭丰富优美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丰富完善我县旅游产品。
(二)建设五个一体化:即以温泉旅游、休闲会务为方向,加快焦(焦岱)汤(汤峪)一体化建设;以挖掘白鹿原文化为抓手,加快白鹿原板块一体化建设;依托华胥、曳湖等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观光林和果园等现代生态农业为主题,加快曳(曳湖)华(华胥)一体化建设;以玉山文化旅游名镇为载体,加快玉山九间房一体化建设;以生态辋川、红色葛牌为互补,加快辋川葛牌一体化建设。
(三)打造四大旅游板块
1、白鹿原民俗文化板块:利用电视剧《白鹿原》的拍摄和热播的轰动效应,依托我县典型的关中地区婚丧嫁娶、特色饮食、耕作种植等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独特优势,开发参观体验类旅游项目,以白鹿原西北影视基地、白鹿原民俗村等代行旅游项目建设为带动,将白鹿原打造成为民俗文化体验和民俗文化产品制造产业项目的聚集区。
2、焦汤温泉旅游板块:以汤峪温泉旅游产品为引领,在发挥温泉旅游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休闲旅游的的最新元素,以原有旅游产品的提升改造和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培育为重点,延长该板块的旅游产业链条。一是加快推进汤峪温泉城、南山汤院北区、汤峪湖温泉水镇、汤峪天潭温泉度假中心等各类主题游乐温泉项目建设,助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转变。二是以鲍旗寨生态写生基地支撑,打造中国的普罗旺斯--鲍旗寨最美乡村,培育开发云台山、竹林畔滑雪场等新型旅游产品。
3、灞河生态人文休闲旅游板块:以挖掘文化、培育产业为抓手,通过对灞河进行综合治理,打造“一河两岸”生态旅游景观带。以灞上蓝田游憩长廊、青羊湖度假村、蓝田美食街、夜晚休闲娱乐街、特色商品购物街等项目为支撑,完善餐饮、停车、亲水等互动参与性旅游功能,形成灞河沿岸慢生活体验板块。
4、秦岭北麓山水旅游板块:依托秦岭北麓在我县延线长、跨度大、峪口纵横交错,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色优美,具有山岳、森林、河流和峡谷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特点,开发新型生态感知、野外体验、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的户外绿色休闲旅游产品,打造秦岭北麓山水旅游板块。
(四)明确一个主题:即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村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要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县域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适应旅游市场日益扩大和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大众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目标,以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最大限度的保持原生态的乡土气息为发展导向,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三、“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应立足蓝田旅游业的发展实际,在对蓝田旅游资源充分考察、旅游产品合理开发、旅游品牌定位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蓝田县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及《“十三五”蓝田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以规划为引领,打造全域化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业态。
(二)不断完善旅游要素。
一要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重点景区的通达度。二要提升住宿级配水平。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酒店。支持商务酒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露营地、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三要发展蓝田特色餐饮。进一步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餐饮品牌,建成蓝田美食街等餐饮街区,积极举办“蓝田烹饪大赛”等形式多样的餐饮节庆活动。四要提高旅行社经营水平。规范旅行社运营机制,鼓励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五要培育旅游购物中心。依托城区主要街巷及全县景区,形成系列旅游购物点。六要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在城区主要街道以及主要旅游乡(镇)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积极推进旅游热线建设,加强旅游网站、旅游企业网站之间的链接,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七要构建蓝田智慧旅游平台。利用计算机、手机网络建立蓝田旅游智慧平台,旅游宣传、旅游信息发布、景区门票预订、旅游酒店入住、农家乐预定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从而加快旅游信息的传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推进旅游产业项目建设。
要围绕“人文山水蓝田、西安东部新城”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引导水陆庵宗教文化旅游区的建设、玉山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华胥陵开发项目、紫云山开发建设项目、秦麓印象渔村(竹林畔滑雪场)建设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落户蓝田,同时要稳步推进曳湖镇簸箕掌乡村旅游区、汤峪旅游度假区、焦岱鲍旗寨写生基地、蓝桥镇野竹坪村、小寨镇董岭乡村旅游区、九间房桐花沟写生基地的等具有乡村旅游发展基础的村镇项目建设,使基础设施更趋完善,服务功能更加细化,以丰富蓝田旅游内涵。
(四)深挖文化主题,打好文化旅游牌。
利用葛牌古镇红二十五军军魂之地的红色渊源,凸现红色文化,打造葛牌典型的关中红色教育基地;利用白鹿原典型的关中地区婚嫁、特色饮食等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和民俗文化,以灞上蘭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支柱产业,打造白鹿原关中民俗风情区;以“蓝关”、“蓝桥”葛牌等故地、古镇和王维、韩愈、陈忠实等文化名人为切入点,推出学术交流、文化研讨等高端旅游项目,细化我县旅游产品,提升我县旅游品位。
(五)建立以人为本,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旅游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诚信旅游企业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硬化管理监督指标和手段,推进诚信制度化和法制化进程。二是实行旅游目标管理,建立旅游综合考核体系:严格旅游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等级管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定旅游行业资质管理办法,对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经理人员、导游人员等实行资质管理。四是强化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逐步形成快捷、有效的旅游危机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
(六)开展旅游业大营销。
一是构建蓝田数字旅游系统。构建包括数字景区、电子商务、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数字旅游系统,提升旅游信息服务水平,初步实现游客服务智慧化、旅游管理智能化、旅游营销智慧化。二是建立游客新型体验终端。依托连城旅游网建设手机WAP网站平台、导航平台和实时信息发布平台,为游客提供手机导游、导览等即时信息服务。三是提高市场营销水平。围绕最具蓝田旅游特色的山水、文化、温泉、美食、美玉、红色等六大资源,提升蓝田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四是抓好蓝田旅游全套VIS视觉系统,蓝田旅游LOGO等建设,全方位、有步骤地宣传推广蓝田全域旅游品牌。五是包装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针对本市市场、省内市场、等不同客源市场,制定灵活的旅游市场营销政策。加强客源地旅游市场营销。六是加强网络市场营销;加强蓝田县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建设,培育粉丝,及时发布、交流蓝田旅游信息,扩大蓝田旅游影响力。七是立足蓝田旅游资源优势加强节庆和重大活动营销。八是与自驾车协会、温泉协会、旅游协会、摄影协会、山地自行车协会、企业工会等组织建立合作联系,加强各类协会营销。
(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垂钓园等旅游项目,合理开发具有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一是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彰显我县山水美、人文美、现代美。二是借鉴外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经验,稳步推进村镇文化景观建设。三是对县域农家乐进行规范提升,合理制定农家乐的发展管理意见。
(八)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培训
建立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和培养旅游市场营销、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咨询等专业人才,优化旅游人才结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助西安旅游高校资源,实施长期的“旅游人才培训工程”,主要进行旅游管理、文博旅游等专业知识、旅游服务技能和规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旅游队伍服务水平。
四、机制保障
(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创新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强统筹协调、管理职能,发挥旅游主管部门的宣传、营销、监管等职能。出台旅游镇差异化目标管理考评办法,推动各镇发展旅游产业。
(二)完善综合执法机制。
由旅游局牵头,县物价、公安、交通运输、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工商、质监、食药等涉旅单位参与联合执法,形成沟通顺畅、监管有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服务和监管,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提高旅游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为具有旅游业后发优势的资源型地区,进一步强化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硬件配套设施水平和软件水平,以“创优”、“创佳”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我县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
(四)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政府投资、争取上级资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增加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加快推进蓝田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使蓝田旅游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