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博物馆简介


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距离古都西安约80公里。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7年被陕西省文物局授予“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同时乾陵也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唐文化旅游景区。

乾陵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气势雄伟,建筑壮观。有内、外两重城垣,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陵园现存有著名的无字碑、述圣纪碑、石狮、翼马、华表、六十一蕃臣石像等大型石雕百余件,其形象生动、高大雄浑,是中国现存古代大型石雕艺术的杰作,被誉为唐代“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

乾陵继承并开创了唐昭陵“依山为陵”的形制,更以“一陵两帝、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制度典范”而位居唐陵之首,被誉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有十七座等级较高的陪葬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发掘了其中的五座,出土文物约4000件。为了展示和宣传,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唐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三座陪葬墓。

乾陵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馆舍为仿唐建筑,环境优美。主要以收藏、研究、保护、宣传和展示乾陵陵园及陪葬墓出土文物为主。馆藏文物近4000件,主要以唐三彩、唐墓壁画和唐代石刻三大部分为主,堪称“乾陵文物三绝”。馆内常设展览有《乾陵文物精品展》《武则天时代展》《丝路唐梦——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唐懿德太子墓出土文物精品展》等,共展出精品文物600余件。

近年来乾陵博物馆强化管理、活化传承,以增加文物文化自信为工作思路,以推进“5A”景区创建工作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汉唐帝陵世界文化遗产为重要抓手,积极实施文物保护研究、文创研发、文化互动和宣传教育带动乾陵文物文化研究保护提档升级,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文物文化宣传推陈出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壮大,已成为陕西境内博物馆社会教育和观光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领巾教学实践基地。结合本馆文化特色,先后开展以“乾陵优秀历史文化校园行”“我们的节日”“我是小唐人”“丝路胡风”等为主题的教育课程及各类博物馆社教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8年4月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原创“丝路胡风”教育课程获陕西省优秀教育案例评选一等奖,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获“优秀”教学设计奖。

乾陵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坚守文物安全为生命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导思想,秉承“在保护中活化,在活化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理念。主办有《乾陵文化研究》馆刊,已连续出版十三期;出版专著10多部。文保项目和环境治理逐年加大力度、社教活动开展日益丰富、文化和旅游宣传逐年推广、智慧旅游不断强化,乾陵年接待量已接近100万人次,成为陕西境内观光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