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毗邻312国道,从西安出发沿福银高速1小时即可到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保单位;2001年乾陵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唐文化旅游景区。乾陵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乾陵博物馆也是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领巾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乾陵博物馆积极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作用,结合本馆唐文化特色,先后研发了以“乾陵优秀历史文化校园行”“我们的节日”“我是小唐人”“丝路胡风”等为主题系列教育课程及各类适合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实践探究体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一、领导重视,积极开展研学活动
乾陵博物馆注重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专门设立社会教育活动组不断活化传承,研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配备10名专职教育员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活动组织规范专业,平均3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讲解员。年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人数约50000人次。目前基地场所有乾陵陵园、章怀太子、永泰公主、懿德太子三座陪葬墓及博物馆展厅等。现已研发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服装、手工贴画、线路图等教学教具及相关设施10余种;设立医务室2处,大型停车场5处,国家3A级旅游卫生间5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青少年的研学需求。
二、不断创新,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乾陵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紧密,策划教育实践活动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充分体现研学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研发的“丝路胡风”教育课程就是结合4至6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设计的一项重参与、重探究、重体验的教育课程。已获“2018陕西省首届优秀教育案例评选一等奖”;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获“优秀”教学设计奖。目前设计研发的课程,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注重双向沟通,多维阐释,使得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并乐于接受,不断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三、重视安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乾陵博物馆博物馆常年开放,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场活动都精心准备、管理到位、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电、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能够满足正常运营的需求。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为提升研学教育实践效果,不断丰富研学实践内容,乾陵博物馆结合学校教学内容,继续研发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较强,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协作互助、提高探究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研学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