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心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解剖麻雀精准扶贫到户


“扶真贫、真扶贫”。党的十九大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作为总书记的家乡,国定贫困县,富平县围绕“率先脱贫摘帽、适时申报验收”目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咬定“真”字不放松,落实“八个一批”措施,实施“两个全覆盖”工程,“绣花”功夫添动力,扶心扶志提底气,五年来14万群众告别贫困,正实现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郑重承诺,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扶心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脱贫攻坚中,渭南市委常委、富平县委书记郭志英每会必讲,“脱贫攻坚要有真把式,要扶到心上”。结合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贫困县现状,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富平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情做起,启动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让贫困群众切身看到生活环境的变化,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充分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强脱贫信心。


富平县淡村镇贫困户王玉平一家,5口人中2人患病,还有一个智力障碍,作为家庭主心骨的王玉平对脱贫也没有信心。对此,包联干部首先对其房屋进行了全面粉刷、电路进行了整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帮助他盖起了羊舍,并提供了2只奶山羊,使其短期内有了生活来源;包联部门请来专家指导他对果树进行修剪嫁接,解决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帮助王玉平一家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现在王玉平家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我们家从外面看破破烂烂的,里边乱七八糟,别人一看我这就是贫困户。”现在的王玉平每天都是精力充沛,逢人就夸:“党的扶贫政策就是好,我家不光居住环境好了,日子也有奔头了”。


冯新柱副省长视察小产业

截至目前,富平县共安排专项资金1731.3万元、部门配套1099.6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扶心扶志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提振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同时,围绕柿子、花椒、苹果、奶山羊、九眼莲等特色优势产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产业扶贫、托管扶贫,为贫困群众既“输血”又“造血”,补短板促发展,托起了致富梦。


“四入户一告知”精准到人。扶贫工作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扶贫精准,脱贫没有水分,群众才能认可!富平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察贫情、访贫因、诊贫脉、开贫方、治贫病,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四入户一告知”作为有力抓手,从扶贫领导到包村干部每人怀揣一本“明白账”,填写一张“明白卡”,做到了扶贫对象、项目安排等实施的“六个精准”。一是全体县级领导、镇(街道)领导、包联单位入户,解剖麻雀,找准贫根,制定帮扶措施;二是全体县级领导对各自包联镇村的贫困户逐一入户,检查措施落实;三是各镇(街道)书记、镇长(主任)将本辖区内贫困户分成两个片区各自全部入户,督促措施落实;四是各包联部门领导班子对所包联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入户,完善措施落实。检查完后将贫困户享受的各种扶贫政策以书面形式予以告知,对于工作到位的户,由入户干部在“明白卡”上签字确认,确保扶贫政策全部落实。


全方位帮扶助推脱贫解困。富平县领导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想实招硬招,聚焦病根开药方,围绕需求下菜单。在全县建设了7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在82个贫困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配建学校、卫生室,让贫困村群众就地享受城市人的生活;9052名贫困群众由32家新型经营主体托管,享受到连续3年每人每年1200元的固定收益金;推行“支部+”、“合作社+”等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持续致富、稳定脱贫的措施更加有力;推行“三变”改革,推广低保户持股分红模式,对全县低保户二、三档13007人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作为股金入股经济组织,获得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在全省率先实施“两线合一”,全面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使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有力、全面脱贫;所有贫困户均享受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免交政策,全部由政府出资;为4534户贫困户进行了房屋粉刷、电路改善、环境治理等居住环境改善,扶持5008户贫困户发展起了养殖种植等小产业;部分贫困户享受到了化肥、农机具等农资补助。“三位一体”助脱贫,全方位帮扶促攻坚,全县上下汇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立体式宣传树立脱贫信念。要实现扶贫脱贫,让群众知晓扶贫政策,从思想上将“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政策宣传入脑入心、补齐认识短板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富平县坚持“宣传入户、政策到人”的理念,立体式全覆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引导村级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核心任务,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机制,通过思想发动和政策宣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创业,从思想上牵住“脱贫”的牛鼻子,形成了“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从富平外宣、电视台、广播电台、各大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纸质媒体这6个层面上立体宣传,确保宣传无死角。其中央视12套、中央财经频道先后2次就产业升级、产业扶贫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他各类媒体上稿200余条(件),促使荣誉变压力和动力,各镇办、包联部门相互激励鞭策、对比竞争,推动了整体工作。在全县扎实开展“培育新民风、激发新动力”八个一主题教育和评选表彰“孝道之星”、“诚信之星”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发愤图强、艰苦创业、争先脱贫的信心。同时,对“村霸”进行了严厉打击,为贫困群众创造了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摘穷帽、拔穷根的必胜信念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