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职能和人员有所增加。2011年以来,按照省、市、县要求和安排,我区先后进行了三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监管职能和人员都有所增加。
2011年5月,将县卫生局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划入食药监局。2011年12月根据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将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经贸局、卫生局的13项行政审批和8项行政执法职能划转至食药局,将各部门原来承担监管工作的41名人员移交食药局。招录人员两批,共37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10名,综合管理岗位18名,2013年4月,将涉及农(畜)产品监管职责的11个事业编制及22名工作人员分别划入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目前,食药局核定编制人数97名,行政编制15人,事业编制82人。实有88人(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74人,公益性岗位4名)。
二、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连续八年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效的规范了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了无证经营和非指定场所、区域、时间内经营的食品流动摊贩,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三、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每年年初召开全区食品药品安全会议,与区级领导、各镇(街道办)、各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夯实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我局与各股室、各基层所、队、中心签订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企业签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2、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体系。制定完善我区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各镇人民政府、区级各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监察部门负责对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工作,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四、提高了食品安全的知晓率。通过挨门齐户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和对食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率,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五、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011年8月,华州区启动了创建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工作;2013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推进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 2015年,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将“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正式更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各镇(办)、县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及一线执法人员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食药局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推动全局工作,将创建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抓队伍、重投入、建体系、广宣传、严监管,积极创新监管理念和模式,全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企业、店,集中规范整治食品流动摊贩,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建立食品药品监督新机制,构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无缝防火墙。
2015年8月,召开了市级验收华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会议和验收反馈会,县食安办根据市验收组的反馈,对存在的不足,组织各镇、各相关成员单位正在进行全面整改。
目前,华州区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全市排位靠前,并被渭南市食药委上报至省食药局。
六、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
渭南作为全省唯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华州区成为了改革的排头兵,率先在全市乃至全国挂牌成立了第一家乡镇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瓜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自此结束了全国农村基层没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历史,创建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市管县、县管所、所管村的监管体系,真正体现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理念,为强化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推进食品安全体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4年,食药局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切实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根据省、市关于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的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分解验收内容,细化验收标准,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全面落实人员责任和工作任务,认真抓好10项考核验收项目。2014年11月7日,省验收组对5个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进行了验收,已全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