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县城建设发展情况工作综述


近年来,蒲城县深入贯彻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的渭北明珠”和渭南副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优先发展民生事业,推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牢固树立大城建理念,统筹推进中心县城和城南新区建设,实现城区规模总量扩张、整体结构优化升级;以人为本、创新服务,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增强城市内在软实力;以重点镇建设为引,辐射带动周边镇协同发展,城镇建设取得飞速发展,县域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逐步优化。

一、规划修编完善情况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张,科学编制完成了《蒲城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蒲城县县城总体规划》《蒲城县城市特色与风貌规划》《蒲城南部产业集中区发展战略规划》《蒲城工业园产城融合总体规划》《蒲城煤化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和《蒲城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蒲城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指导性控规。以特色旅游、民生保障和重点镇建设为重点,编制完成《蒲城县历史文化街区槐院里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幼儿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蒲城县便民服务中心规划》《蒲城火车东站站前广场概念性规划》《县规划展览馆设计方案》《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中医院、县医院门诊楼设计方案》等一批专业、详细规划以及罕井、陈庄、孙镇、荆姚4个重点镇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县规划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一)城镇道路和交通方面。近年来,蒲城县以“提升城区道路承载力,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为目标,累计投资10亿元,共新建、改造东城大道、西环路、北环路、五塬路、东入口、迎宾路、朝阳街东延伸段等城市道路41条,总长101公里,总面积251万平方米,路网密度达到8.0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17.9平方米以上,贯通“东西”新建长缨路、红旗街、延安街,“六横六纵”的路网体系逐渐形成。目前,城区道路共划设交通标线2万平方米,设置交通信号灯52处,安设中心隔离栏3874米,无侵占破坏机动车道的现象,路面无坑洼积水,道路名称、公共图标准确清晰。

(二)公共停车设施方面。城区街道施划机动车停车位7529个,人均公共停车位场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目前有城市公交线路6条,营运公交车辆41辆,出租车357辆。建有5个城镇及长途客运站,其中长途客运站内设停车场20个发车位,170个待发车位,日发送旅客10000人次。中心站由三大功能区构成:站房、办公用房、商业性配套服务设施,设置候车室、售票室、总控制室、智能化系统房、治安室,满足了现代化城市交通枢纽需要。

(三)广场建设方面。根据应急避难相关要求,城区共建有中心广场、漫泉广场、重泉广场、朝阳街街头广场等大中小型三级广场11个,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人均广场面积1.73平方米以上。广场内各类运动、休闲、娱乐设施配置到位,绿地覆盖率达到61.2%。

(四)供水能力方面。依托“380”岩溶水为水源,先后建成了袁家坡、桥陵、韩河、泰陵、日光、大孔、罕井等7处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和16处单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彻底结束了80万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其中农村人口64.8万人,城市人口12人),形成了以千吨万人以上大中型供水工程为骨干,以单村、联村形式的小型供水工程为补充的集中式供水模式。目前,城区日供水1.8万吨,供水用户14000余户,供水人口12万人,供水面积25平方公里,供水管网长度达350余公里,供水保障率98%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五)天然气和燃气方面。县域内有集中供热企业1家、燃气企业11家。城区集中供热建成换热站127座,实现供热310万平米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已到65%。城区高中压燃气干线管道已基本全覆盖,天然气中压管网102.26公里、天然气庭院低压管网146.44公里,实现城区22000余户居民及203户餐饮企业的生活经营用气,年供气量560万立方,县城通气率达到85.16%以上。

(六)照明和亮化方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亮化景观建设也成为蒲城县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头戏。为了确保亮化工程的顺利推进,累计完成红旗路灯更换182杆,维修城区路灯900余杆,城区主干道路先后栽设路灯3815杆、18400盏,楼体亮化31栋,城区亮灯率达到98%以上,有效的提升了城市品位。

(七)防灾减灾方面。全县共有水库七座。其中,小一型水库三座,分别为大峪河水库、团结水库、洼里水库;小二型水库四座,分别为高阳北沟水库、蒲石水库、庆兴水库、展王河水库,主行洪区内没有碍洪的建(构)筑物。一是制定了《蒲城县防汛预警预案》,每年两次对城区雨污管网进行清淤,保障了城区排水管道的全部畅通。二是按照防灾减灾标准要求,建立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配备了4辆水罐消防车、1辆救援车,设置间距约100米的消防栓157个。三是组建了县镇村组四级群策群防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立5个市级宏观骨干监测点,62个宏观监测点,15个台站,确保了群测群防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制定了《蒲城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规范性文件,每年定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治理与工程防治相结合的防治工作,在紫荆公园、漫泉广场、昆元广场、中心广场、城南市民北广场等避灾场所均配建有应急厕所、公共饮用水、灭火器等救生设施设备齐全。2017年,全市抗震应急演练在蒲城县桥山中学成功举办。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一)商业设施和市场方面。蒲城县商业金融设施配套齐全,布局相对集中、合理。建成一定规模的宾馆、综合性超市、商场或百货商店、室内农贸市场等共27家,5000-1万平方米18家,1万-5万平方米9家,总营业面积299000平方米。商品交易市场8个,5000-1万平方米2家,1万-5万平方米6家,营业面积141000平方米。百货店4个,5000-1万平方米1家,1万到5万平方米3家,营业面积71000平方米。综合性超市4个,5000-1万平方米4家,营业面积24000平方米。家居建材商店3个,营业面积15000平方米。宾馆8家,5000-1万平方米6家,1万到5万平方米2家,营业面积48000平方米。商业设施服务半径500米。全县商业用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商业用地面积人均3.2平方米。设有人力资源市场。

(二)基础教育方面。城区现有中小学校21所,总占地面积1074727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09034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0085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1244平方米,生活用房254414平方米,在校学生41523人,共有教职工3689人,现有中学平均服务半径为1000米以内,城区小学平均服务半径为500米以内。生均占地为25.8平方米,大于11平方米标准,学校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陕西省县城建设标准(试行)》有关规定。目前,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1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2所、12年一贯制学校1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9所。

(三)医疗卫生方面。目前,蒲城县境内共有二级以上医院4所,其中,县医院、蒲白矿务局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创伤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共有卫生院22家,其中,一级甲等10家,一级乙等12家。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开设病床329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4.2张,共有卫计专业技术人员3677名,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

(四)文化科技方面。蒲城县图书馆位于尧山路西段,馆内面积2040平方米,是一所开放式、公益性、现代化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其中,普通图书9万余册,古籍图书近2675册,报刊63种,年接待读者2万余人次;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县城南环路体育场内,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配有中型舞台以及演出灯光、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有观众座椅500个,配有阅览书柜26个,书籍1604册,杂志220册,中心融宣传展示、文艺演出、图书阅览于一体,是一个群众文化免费服务的活动阵地。近年来,蒲城县先后在此举办了全县秦腔个人才艺大赛、一元剧场、秦腔自乐班大赛、宣传文化系统文艺演出、城关镇文艺汇演等活动1000余场次。

(五)体育设施方面。2006年建设的雪炭工程综合健身馆运行正常,已成为蒲城县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爱好者的重要运动场所。2015年,投资180万,对雪炭工程综合健身馆进行了升级改造,篮球场为全塑胶场地,四周围挡、灯光设施齐全。蒲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建设项目二期工程现在已开工建设,建设总面积18626.66㎡,该项目预计投资580万元。其中,建设内容及规模包括:8道400米环形田径场跑道建设面积4558.54㎡;11人制标准足球场草坪的铺设建设面积7561㎡;田径场周围围栏建设面积2227.12㎡;绿化亮化工程建设面积4280㎡。由盛鑫温泉投资2688万元的标准游泳馆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1500余座看台,8个泳道。全县6个社区,已全部安装了便民的体育健身器材,达到了社区全覆盖,面积都在700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已达到1平方米以上。

(六)社会福利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和无障碍设施方面。蒲城县建有救助站1座。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100亩,函儿童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医养中心、敬老院、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为一体的民生苑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根据省、市对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新建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内部按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图书室、警务室、最低生活保障和劳动社会保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室外活动场所)设置,并配套建好“社区党建6+X服务平台”。目前,14个社区已全部投入使用。

(七)供电、邮政、通信设施方面。县城电力设施保护、线路走廊畅通,变电站布局合理,运行经济,安全可靠。县城重要交通干道线路均采用地埋敷设,既美化了城市,又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全县用电负荷稳步增长,按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标准,高压电力走廊严格禁止新建建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设停车场,并按照规范要求设定一定范围的绿化隔离带,使其得到有效保护。邮政服务逐渐由县邮政局单一提供转变为圆通、韵达、申通、中通等多个民营快递企业共同服务多元化邮政格局,其布局合理,邮政服务覆盖全县范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四家通信企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县城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98%、通信信号全覆盖,架空电缆及光缆正在分年度改建管道线路,实现全部埋地敷设。

四、居住环境改善情况

突出加强新型建筑的节能管理,全县目前共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17家,混凝土砌块1家,新建建筑节能设计达到要求,普及应用率达100%。全县住房总建筑面积412.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1平方米。全县共81个规范化小区,成立有资质的物业服务公司46家。规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838套,建成8171套,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4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5963户,保障率达100%。2015年以来,市政府共下达蒲城县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4875套,已在泰安、祥安等保障房小区落实。成功完成保障房泰安小区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上级下达蒲城县危房改造指标841户,实际开工实施1375户,已竣工1134户,开工率为163%,竣工率为135%。有效的改善了农村住房环境,群众满意度较高。

五、园林绿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总投资5亿元,先后实施千亩景观园、街头广场、东城大道、高速引线、渭清路、北环路等新建道路绿化带及城区主干街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逐渐形成以东城大道、西城大道、北环路、五塬路为衔接的网格城市防护林,城区绿化面积达到52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6%。总投资1.5亿元,先后实施紫荆公园、中心广场、重泉广场、漫泉广场等公园建设,城区公共绿地面积103485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3平方米。

六、环境设施建设情况

(一)污水处理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目前,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处理厂、孙镇污水处理厂、罕井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兴镇、荆姚两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其中,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预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万m3/天、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的满负荷处理能力,处理率达到92.8%。另一方面是利用公共绿地,自然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二)垃圾处理方面。加快推进蒲城县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焚烧生产线和汽轮发电机组,项目的土地用地手续、项目可研、水土保持方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己经完成,环评己报省环保厅审核。生活垃圾收集分三部分开展:沿街门店商户产生的生活垃圾,由20辆小型收集车,按照时间要求和收集点设置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收集:城区各单位及企业(包括商场、酒店、市场、学校、居民小区等)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单位自配垃圾桶,每天下午五时后由大型压缩式垃圾车上门收集;小型收集车覆盖不到的城周边区域设置密闭式垃圾斗,实行派单作业,做到随满随拉及时更换垃圾斗。同时,为方便群众投放垃圾,减少乱扔乱倒现象,在中心城区人口集中区域设置垃圾投放点80余处,设置垃圾桶300个。日收集清运生活垃圾230吨,基本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三)环境卫生方面。目前老城区、新区及火车站站前广场均己纳入城市环卫管理,实现环卫管理全覆盖,配备专职环卫工人每日实行早晚两次普扫,全天保洁。全县已投入使用的公厕65座,其中固定式37座,移动式14座,提质改造14座,在建公厕19座,到达了平均每平方公里三类以上公厕不少于4座的标准。以城区主干道、过境路为重点,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现机扫面积达83万平方米,其中湿式机扫面积为79万平方米,每日机械作业用水量530方,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现有道路洗扫车8台、洒水车4台、抑尘车1台,在道路清扫保洁作业上形成清扫、洗扫、吸尘、洒水、喷雾联合作战的工作模式。在环卫工作上形成了“人机互补”的工作格局。

(四)环境质量方面。紧盯扬尘治理,淘汰黄标车,取缔“散乱污”企业,严格落实“铁腕治霾”,突出抓好“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减煤”,积极实施城北防护林项目和重泉水库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对建设工地实行“6个百分百”抑尘措施,力争建成区天气良好天数达到230天以上,地表水质量达到三类以上,生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二级以上。

七、城镇管理情况

(一)制度建设方面。坚持把城镇化改善民生作为落实“民生率先”的重大战略任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在扩张城市规模上向南延伸,在提升建设品位上注重自然、人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实施,科学化管理,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各相关单位执法队伍,成立了城市综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并坚持初始即严、一严到底的方针,多轮次开展城区环境综合大整治。

(二)主要街道和重点地段容貌。城市综合执法局通过开展城市秩序、环境卫生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突出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重点,乱摆摊点、乱张贴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根据城市规划管理实际,加大了对县城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实行专业监察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模式,每天对县城规划区范围进行规划执法巡查,关口前移,齐抓共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求将违法违章建设制止在萌芽状态,主要大街和重点地段无违章现象。

(三)沿街店铺管理。严格按照《陕西省市容卫生管理条例》文件要求,蒲城县分别制定了《蒲城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及《蒲城县户外广告设置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市容管理,美化了城市街景。结合本县域实际制定《蒲城县文化价值系统及城市品牌形象战略方案》,统一外立面、统一亮化、统一门头广告牌匾设置。同时,严格落实沿街店铺门前三包制度,实行户外广告设置和户外宣传活动审批制度,促进市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有效遏制了牌匾无序设置现象、沿街店铺卫生状况脏乱差,净化了城市的环境。

(四)城镇交通管理。公安、交通等城镇交通管理部分除日常管理外,通过每年定期开展的公安、交通、工商等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打击盗抢机动车和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报废车辆上路行驶、乱停乱放等各种违法行为,有效治理了黑车营运、占用道路摆摊设点、打场晒粮,规范了机动车修理摊点,营造了一种严管氛围,确保了该县城镇交通安全有序,交通环境得到净化。

(五)规划建设管理。制定印发了《蒲城县规划编制单位管理办法》,组织编写了《蒲城县城市特色与风貌规划》《蒲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等文件,重大建设项目和主干道建设项目须经县规划委员会审批。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要求规划、住建监察执法人员“五到现场”即:勘察地形到现场、定位放线到现场、验槽验线到现场、中间检查到现场、规划验收到现场,使规划执法覆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减少了建设项目完工后再整改的现象。截止目前,蒲城县的基本建设都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并且,违章建筑查处有力,未发生违反城镇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案件。

总体上,蒲城县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目标,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牢固树立“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理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党十九大精神一如既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推进城市品位提升,倾力打造渭北明珠城市,使蒲城更宜居宜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