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中央做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五大理念,服务全面小康,当好交通先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坚持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为主线,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全力创建智慧高速公路、美丽干线公路和小康农村公路。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叫响“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产业提升、板块引领战略,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绿色、开放的新渭南。我们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省、市决策部署上来,既要看到存在的诸多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发展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全市交通运输科学发展。

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一是按照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中省市将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需要强化交通扶贫攻坚,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交通运输产生巨大需求。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交通运输部已与国开行、农发行签订合作协议,省厅已于省农发行达成初步意向,“十三五”期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入1000亿元贷款用于全市农村公路和国省道建设。三是中省市持续实施“稳增长、促投资”战略,需要发挥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作用,给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来巨大的机遇;四是渭南抢抓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经济带、关天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机遇,以及陕西东大门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实施,渭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加大,为全市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五是“十三五”期,中省将提高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将大幅降低市县两级自筹资金比例,能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任务艰巨。我市高速公路网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榆蓝、榆商高速还未贯通、合凤高速还未开工,白水、大荔两县还未通高速公路;我市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偏低(44.9%),尚未形成一级公路主骨架和二级公路次骨架,许多市县、县县连接公路、县城过境公路、产业公路和旅游公路等级较低,亟需升等改造;虽然我市在“十一五”期已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但标准偏低。同时,还有部分较大自然村尚未通沥青水泥路。二是国家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交通运输投融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县政府财政预算投入不足,社会资本融资模式还未成熟,公路建设自筹资金落实困难,建设任务繁重与资金紧缺的矛盾突出。三是新常态下土地、环境、资源等刚性约束日趋强化,前期审批、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四是综合运输体制改革面临攻坚,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真正融合,综合运输整体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发展较滞后,城乡客运一体化还未正式形成。

在深刻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十三五”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继续坚持“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发展理念,以“一河两岸三片区”中心城区规划为重点,连通高速路,升级大通道,打通断头路,加强市县、县县连接,重点推动城区、景区、园区以及重点镇区的进出口通道,形成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市县连接一小时经济圈。统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推动路、站、运、网一体化,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为建设富裕渭南、和谐渭南、绿色渭南、开放渭南当好先行官。

未来五年渭南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渭南交通运输将着力实施“3458”战略。即:“完成三项任务、规划四个重点、新改建公路五千公里、实施八大工程”。

三项任务:建成一个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编织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畅通网;铺就一条依靠交通发展实现小康的致富路。

四个重点:重点规划中心城区;聚焦规划文化景区;统筹规划产业园区;服务规划重点镇区。

五千公里:投资238亿元,新改建各类公路5000公里。

实施八大工程。具体是:

高速公路县城覆盖工程。以“连通县城、扩容瓶颈、畅通出口、加密联网”为重点,加快实施续建蒲白黄高速和韦罗高速,规划建设合凤、京昆复线、榆商线韦庄至澄城、罗敷至洛南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规划扩容新建富平、渭南东、蒲城、澄城、合阳和潼关等10个收费站的扩容改造。至2020年,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对外联络更加畅通。

中心城市两环过境工程。渭南中心城区过境路网由高速公路环和干线公路环组成。其中,高速公路环全长约90公里,由榆蓝高速、连霍高速、临兴高速、渭西咸高速构成,通过9座服务型互通立交与周边国省道及城市主干道相接,实现与渭南主城区对外交通的快速转换。干线公路环全长约73公里,由S108、S209、G310和S107构成。规划的两环闭合后,为渭南中心城市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

一级公路骨架畅通工程。升等改造162公里一级公路,努力形成S209白水至渭南、G242澄城至大荔、 G108富阎界至合韩界、G310华阴至渭南等“两纵两横”的一级公路主骨架网。

二级公路重镇连接工程。围绕17个全国重点镇、6个省级重点示范镇、2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3个市级示范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目标,升级改造500公里二级公路,逐步建成市域“四纵四横”二级公路骨架网。

美丽干线公路示范工程。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5条美丽干线公路,即:G310、G108、G242、G210和沿黄公路。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的常态、长效治超机制,积极推进交通路政、运政与公安交警执法联勤联动协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实施建设大中修1519公里,新建改建17个公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站,新建改建养护中心42个。

小康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实施1000公里县乡公路,3000公里通村公路及通村公路完善工程。至2020年,实现所有建制村和部分较大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

综合运输站场枢纽工程。“十三五”期间,建设3个一级客运综合枢纽站、3个二级客运站和3个等级货运物流站场,建成布局合理、客货运高效连接的的综合运输站场。

互联网+运输服务工程。以互联网引领公共出行服务,以移动互联技术驱动传统出租行业加快改革创新,促进约租车等新业态规范发展。推进公共交通卡互联互通、城市客运管理服务智能化,加快完善全市汽车客运联网售票服务。以互联网引领传统货运、汽车维修、驾培服务、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和转型升级。至2020年,基本实现运输服务数据的融合共享及交互交易,构建旅客运输一票到家、货物运输一单到底、服务监督一站解决和监管应急一体联动的发展格局。

通过五年的努力,渭南市交通运输发展将迈上新台阶,渭南将建成陕西东部的交通枢纽城市,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普通干线公路骨架网络进一步完善,省际市级出口更加畅通,全市所有建制村和部分较大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进一步增加,全面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2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