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崔晓丽同志先进事迹
崔晓丽 女,1983年1月出生,现年35岁,汉族,本科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2002年参加工作,现任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团支部书记。自参加工作以来,崔晓丽同志始终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做到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善于创新,敢于担当,对待同事热情大方、公正公平,对待孩子总是有浓浓的爱。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渭南市青年五四奖章、渭南市德育先进个人、临渭区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临渭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共青团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共青团渭南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渭南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崔晓丽校长和随班就读学生谈心
一、特色课程,助推特殊儿童掌握生活技能
2017年5月,崔晓丽同志被任命为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崔晓丽同志虚心学习,干劲十足,信心满满。2018年学校成立了团支部,崔晓丽同志任团支部书记,当看到孩子们在学校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受限时,她带领特教团支部青年教师通过实地调研、网上学习,研发了以帮助孩子“独立生活、回归社会”为主题,以“康复理疗、社会适应、艺术修养”三大体系为支撑的“573+X”特色课程体系。
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医院就医、饭店点餐、超市购物、收发快递、办理银行业务、招待客人、学做家务、厨房技能、交安出行、艺术修养”等生活技能,崔晓丽同志联系梦之音打击艺术教育培训学校和陕西省猎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为孩子们上课,于是增加了非洲鼓、航模两门新课程。通过非洲鼓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敲击的愉悦,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既训练了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又进行了手、脑、眼的协调训练,这是利用音乐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手段。航模学习更是让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有了更强的欲望。“X”课程就是根据程度较轻的听障、智障儿童自身特长,挖掘潜能、发挥优势,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赢得尊重、择业就业做好了准备。
2018年5月至今,崔晓丽同志率领专业教师带着特殊儿童分别走进中国邮储、渭南二院、玉龙宽座、公交车站等场所开展实践活动,孩子们在中国邮储学会了办理存取款业务,在渭南二院学会了自主就医,在玉龙宽座体验了后厨、服务员及顾客的角色,在公交车站练习了自己乘坐公交车,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特殊儿童生活技能,为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送教上门,带给极重度特殊儿童生活希望
依据教育脱贫攻坚对特教工作的新要求,以促进教育公平、严格控辍保学为己任,崔晓丽同志在2017年6月份带领全体党员教师、专业教师对全区50余名建档立卡、无法入学的重度、极重度特殊儿童开展入户走访评估。评估后,由专业教师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对这些孩子逐一分类、登记造册,暑期安排全体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开学后,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崔晓丽同志经过认真思考,周密部署,她把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分为七大组,从周一到周六,每天轮流外出,为无法上学的特殊儿童送教。老师们从孩子的康复训练、生活技能训练、文化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家长的心理疏导、教育方法指导等方面,细心准备,耐心教导,认真反思,及时总结,随时调整,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技能的提升、有效的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带给孩子和家庭生活的希望。
为了使扶贫送教工作常态化、有效化,减轻特教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根据普校、特校相结合的原则,在崔晓丽同志的建议下,成立了由特殊教育学校牵头、特教学校青年教师为主、全区15所小学核心校优秀体音美教师为辅助的“百人送教队”,划分区域,明确对象,规定时间,送教上门。目前为止,已开展送教600余次。渭北、两塬的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老师们深深的脚印!一把小凳、一张矮桌、半间厅堂,甚至是灶前的一席之地,都成了老师们的“讲台”!
崔晓丽校长帮助孩子做感统训练
在送教上门工作中,作为党、团支部书记的她,真正把关怀与温暖带给了特殊儿童家庭。每次送教时,她亲切地拉着孩子们的手,微笑着同他们打招呼;她蹲下身来,陪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有的脑瘫孩子严重到不能坐起,她就向专业的医生学习后,用学到的专业手法给孩子做康复按摩;她看到天冷了孩子衣服单薄,赶紧买了暖和的棉衣给孩子穿在身上……甘同学是她送教的一个脑瘫孩子,情况相对严重,双腿不能独立行走,双手也都肌张力过高而不能伸、不能握,崔晓丽同志每次送教去的时候,除了给孩子做康复按摩外,还扶着孩子教他学习走路,看到孩子用不了勺子,她便端起碗一口一口地喂给孩子吃。时间长了,孩子见到她总是高兴地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叫“妈----妈----”。崔晓丽同志正是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党的好干部,什么样的作风才能将团建工作扎实开展。她的一举一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带头实干的好书记,特教的党团干部、全体教师任劳任怨,扎扎实实的开展送教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与坚持不懈,特教人终于看到了希望,在50余名送教孩子中,有7名学生通过送教,各项功能稳步提升,已进入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4名学生已进入普校随班就读。
董同学因脑瘫导致智力低下,并伴随严重的情绪行为障碍,注意力极不集中,无指令意识,情绪激动无法自控,常出现焦躁、易怒现象,基本无法在学习中安静地保持10秒钟。针对董同学的这些现状,送教教师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迫切的需求,对其注意力、指令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经过一个暑假的训练,董同学可以安静的配合老师坐半个小时了,也可能遵照老师的指令了。2018年春季开学时,董同学经过各方面地测评与考核,成功的进入特校就读了。
李同学是一个听障孩子,父亲、母亲也都有一定的残疾。经过专业教师测评,我们发现孩子属于重听患者,并不是父亲所说的“我娃是聋子,啥都听不见。”我们的专业教师就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多次送教后,孩子听力、语言等恢复很好,已顺利进入普校学习了。
三、关爱活动,滋润特殊儿童幼小心田
随着学校对外宣传的推进,特殊儿童被各级领导、社会爱心人士所关注,崔晓丽同志带学生外出参加各类公益演出,既给孩子搭建了与外界交流沟通的平台,又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群弱势群体。32144部队为学校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师生图书,改善了校园图书紧缺的现状;区人社局为学校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电脑和打印机,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陕西同方盛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师生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过冬棉衣;社会爱心人士严宝宏先生个人向学生捐赠了3万元爱心棉衣;临渭区政协教育组全体委员向学生捐赠了2元余元的过冬物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张雄院长个人为学校捐资助教10000元;还有渭南市温暖公益少儿联合会、交通银行渭南分行等爱心组织和单位给孩子们捐赠了7000余元的安全书包、图书、床上用品等等;渭南思远小学校长王峰个人捐资助教2000元;渭南缘鲜乳为我校师生免费提供新鲜羊奶和酸奶,社会爱心人士也经常关爱孩子们,孩子们的心中沐浴春风,感动长存。
特殊教育是区域教育的底线和标尺,崔晓丽同志将带领她的团队以全新的姿态、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怀揣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带着亲情、温情、热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再攀新高峰!
崔晓丽校长帮助孩子练习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