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记渭南市体育局局长张晓民先进事迹

张晓民,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陕西大荔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渭南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2013年9月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2次。

一、综合表现

该同志自2012年任职以来,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讲规矩、守纪律,抓班子、带队伍,团结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务实进取,克难攻坚,奋力苦战,开创了渭南体育追赶超越、创新发展的的新局面。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西部一流水平的市体育中心暨市青少年体校,县级体育场馆提升改造全面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遍及城乡,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初见成效;全民健身蓬勃开展,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体育社团实体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步伐加快;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市青少年体校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足球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市体育中心年接待人数突破40万人,充分体现了为民所建、为民所用;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体育+”助推发展效应明显;重大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引领城市健康运动新时尚,先后承办了“丝绸之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大荔国际马拉松、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等重大赛事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聚焦渭南,极大的宣传了渭南、展示了渭南、提高了渭南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活力,使体育成为渭南又一张亮丽的名片。渭南市体育局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人大评议先进单位、群众满意十佳单位,2013年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二、主要事迹

1、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渭南市体育中心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重点工程,也是加快渭南体育事业发展的民心工程。2012年初,因宏观调控政策及融资等因素,市体育中心工程受到重大影响。带着市上领导的重托,张晓民走马上任,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自任职以来,把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搭班子建队伍,立章程明制度,上下协调跑资金,狠抓严管保质量,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坚持在一线,吃住办公全在工地,为了赶工期、抓进度,礼拜天、节假日基本没有休息过。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施工单位的紧密配合下,克难攻坚,艰苦奋战,终于建起了西部地区一流的体育中心,为城市竖起了一座新地标,为市委、市政府和渭南560万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强基固本,凝心聚力。从“兴利除害、与自然作斗争”的水利战线到“与人和谐、让老百姓快乐健身”的体育事业,他积极适应新角色,与班子成员坦率交流,互相磨合,坚持每周碰头,对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共同商议、共同部署安排。深入局系统各单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机关同志座谈交流、个别谈心,以豁达爽朗的性格、扎实细致的作风、质朴诚恳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体育局的同志们。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体育惠民工程遍及城乡,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初见成效,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面建成,市体育中心向社会开放等一系列体育公共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基层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健全,体育社团实体化、规范化、社会化步伐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20万人,每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百余场次,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城市处处充满活力。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夯实,市青少年体校标准化建设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领导肯定,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省“体教结合”推进会在渭南召开。竞技训练水平不断提升,参加省年度赛实现总分排名双进位。体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15年渭南被确定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2016年卤阳湖航空运动体验项目成功列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体育、文化、教育、旅游进一步融合发展,成为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3、扎实苦干,以身垂范。30多年在水利战线的摸爬滚打,从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到黄渭洛三河防洪工程,直到渭河综合治理的大战场,无数次施工会战、无数次抗洪抢险,历练了他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敢打敢拼的顽强斗志。2014年至2016年,渭南共举办中省市重大赛事活动97项,特别是2016年举办重大赛事活动30项、139场次,比赛天数186天,双休日加班41天。其中国家级以上赛事12项,创历史新高。这是渭南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最多的三年,是渭南体育人最累但是最充实的三年,也是社会各界对体育局反响最好的三年。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汗水、心血和智慧,也离不开以张晓民为班长的体育局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每逢重大赛事活动时,他和局领导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一起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五加二”、“白加黑”,以体育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勇争一流的高昂斗志确保了各项赛事的圆满成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4、追赶超越,创新发展。由于跨行业任职和丰富的基层阅历,加之一贯敢于直面挑战、永不服输的风格,他通过对中省体育法规政策不断研读学习,能够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践,跳出体育看体育,站在全局看体育,将体育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体育与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面貌相结合,与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提振市民精神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开拓思路,创新举措。2014年“全民健身挑战日”活动,渭南参与人数超过40万人。2015年,首次承办了国际级足球赛事--“丝绸之路·华山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现场观众达10万2千人。2016年,“美丽大荔”陕西渭南国际马拉松赛,美丽的乡村赛道,给来自省内外的9300余名参赛者和来自14个国家的数十位外籍运动员留下美好印象。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香港、澳门的34支队伍、千余名青少年参与,规模创历届之最。姚明、滕海滨、刘子歌等10名体育明星和奥运冠军与青少年零距离互动,传承体育拼搏精神。通过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办赛机制,极大的活跃了群众生活,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活力,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体育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了获得感,提升了幸福指数。

新常态、新要求,以张晓民为班长的渭南市体育局一班人,将以习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引领,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大众体育消费,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体育强市和健康渭南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