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绿色矿山自评估情况

一、矿山简介

(一)基本情况

2006年9月,淄矿集团公司通过竞拍的方式以6.6亿元的价款取得了高家堡井田的煤矿探矿权,同年12月,淄矿集团公司在陕西省独资注册成立了“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高家堡矿井及选煤厂、铁路专用线等工程项目。

高家堡矿井是淄矿集团公司在陕西彬长矿区开发建设的第二对现代化大型矿井,位于国家规划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彬长矿区西北部,坐落在咸阳市长武县。井田面积219.1681km2,地质储量为9.7亿t,设计可采储量为4.7亿t,主采4煤层,可采区平均煤厚9.43m。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t/a,服务年限为62.5a,配套建设同等产能的选煤厂,有专属铁路线。

2013年10月25日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武县高家堡煤矿(以下简称“高家堡煤矿”)获取采矿许可证,发证机关为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采矿证号:C6100002013101110133086,2018年9月办理完毕采矿证延期手续,有效期从2018年9月28日至2026年9月28日,共计8年。矿区面积219.1699km2,含煤面积约129.84km2,矿区范围由81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370m~-30m。

(二)矿区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高家堡煤矿地处陕西省长武县境内,位于彬长矿区北部西侧,南与杨家坪、孟村井田相接,北至泾河,东与雅店煤矿毗邻,西至陕甘省界。行政区划属陕西省长武县昭仁街道、相公镇、丁家镇、洪家镇、彭公镇管辖,工业场地位于彭公镇。

312国道西(安)~兰(州)段和G70(福州-银川高速)并行从煤矿中部至西部东西方向通过,区内县村镇公路四通八达。西(安)~平(凉)线为国铁Ⅰ级干线铁路,沿煤矿北部和东部的泾河河谷穿过矿区,已经建成通车。西平铁路在煤矿北侧设有米家沟和宇家河装车站。矿区交通便利,煤炭外运条件良好。

2.自然地理

井田位于彬长矿区西北部,主要为梁塬地貌,北部、东部边缘为泾河河谷,西南边缘为黑河河谷。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之势。塬面开阔平坦,西区塬面最高标高+1228.1m,东区塬面最高标高+1196.7m;泾河河谷宽500~900m,河谷标高+923.5~+863.5m;黑河河谷宽300~400m,河谷标高+938.6~+922.1m。

本井田地处中纬带高原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9.1℃,极端最高气温为40℃,极端最低气温为-24.9℃。霜期一般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下旬,无霜期180d;冰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来年2月下旬;冻土层最大厚度36cm。年平均降水量为584.1mm,蒸发量大于900mm;每年3~5月份为西北季风期,最大风速12.7m/s。

据历史记载,井田内无破坏性地震记录,根据2015年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井田抗震设防裂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区域经济概况

高家堡井田地处咸阳市长武县,长武县地处关中西陲,咸阳市西北部的泾河中游南侧。东与彬州市毗邻,南与甘肃省灵台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泾川县接壤,北与甘肃省宁县、正宁县交界。

截至2018年,长武县下辖7镇、1街道,总人口18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33.1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90.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86元。

(四)矿井开采历史概况

高家堡煤矿位于国家规划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陕西彬长矿区内,属新建矿井,本矿建矿前井田内无煤矿开采历史。矿井于2013年10月首次办理采矿证,采矿权人为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矿许可证号:C6100002013101110133086,2018年9月办理完毕采矿证延期手续,有效期从2018年9月28日至2026年9月28日。2015年6月,矿井形成了第一个工作面(一盘区101工作面),于2015年10月进行联合试运转,2016年9月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2019年5月通过矿井综合验收。

(五)矿井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井查明资源储量

根据《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高家堡井田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 2010年3月),高家堡井田划定矿区范围4上煤、4-1煤及4煤符合工业指标的查明的资源储量总计97357×104t。其中:探明的资源量(331)33194×104t,控制的资源量(332)6637×104t,推断的资源量(333)57526×104t。高家堡井田划定矿区范围,先期开采地段4上煤、4-1煤和4煤总资源量61937×104t,其中探明的资源量33194×104t,控制的资源量6637×104t,推断的资源量22106×104t。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截至2018年12月,高家堡井田累计动用资源量798.84万t。其中2017年累计动用资源量267.4万t,其中采出量为203.1万t,损失量为56.3万t;2018年累计动用资源量307.68万t,其中采出量为232.3万t,损失量为75.38万t。

3.年生产能力

根据《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及选煤厂初步设计》,本矿井规划设计生产能力为5.0Mt/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与批复的《彬长矿区总体规划(修改版)》一致。矿井实际生产能力小于设计生产能力,主要原因是矿井仍然处于达产期内。

(六)矿井基础建设情况

高家堡煤矿由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于2015年10月进行联合试运转,2016年通过了安全设施验收,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根据《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彬长矿区高家堡煤矿及选煤厂初步设计》,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现已在工业场地内建成主、副、风3个立井井筒,建成配套的提升运输、排水、通风、给水、供气、供电、矿井水处理等设施。

工业广场内建成500万t/年选煤厂一座,配套建成原煤仓、矸石仓、块煤仓、末煤仓、皮带廊道、铁路专用线、装煤点等设施。

工业广场内建设有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车间。

井下工程主要完成井底水仓、井底车场、一盘区通风巷、胶带巷、轨道巷、水闸墙、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

二、对标自评

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是高家堡煤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煤矿依法办理了各种开采证照,主要证照有: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等。矿井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性法规,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了各种税费,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基金账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矿井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实现矿井开采科学有序,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依法管理,实现开采技术水平高、“三废”处理好、资源利用率高,同时按计划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投产以来,矿井各项工作开展一直坚持“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矿井环境和谐、融洽。

矿井2年内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与环保责任事故;未被列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名单;在土地矿产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中,未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矿井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建设、投产以来,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等6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如下:

(一)矿区环境

1.矿区规划布局合理,环境卫生整洁。标识、标牌等标志物规范统一、清晰美观。

(1)规划布局合理,环境卫生整洁

高家堡煤矿目前已经建设完成,根据矿井初步设计和矿区总平面布置图,矿井建设用地主要由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排矸场、爆破材料库、场外公路和场外输煤栈桥组成,具体规划布局如下:

1)矿井及选煤厂工业场地

按功能主要划分为四个区,即场前区、辅助生产仓库区、煤炭生产储运区、风井区。

①场前区:位于场地西北部,主要由综合办公楼、食堂、活动中心及培训室、生活福利楼及生产调度室等联合建筑、单身宿舍、110kV变电所、SVG工程、救护队综合楼、多功能模拟厅、篮球场地、中心广场、停车场及正大门组成。该区为全矿行政管理和生产指挥中心,是矿井对外开放联系的主要窗口。单身宿舍、救护队综合楼基本呈对称式布置在综合办公楼东西两侧,三者围合成一个较为封闭的场前空间,并设有中心广场、绿地和四季花卉,通过建筑小品的点缀,场前区布局严谨活泼,场前气氛强烈,环境优雅清静。

单身宿舍区位于场前区的西部,由2栋单身宿舍(11层)组成,与场前建筑形成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独立的有机整体。该区靠近食堂,就餐方便,又远离生产区,并配有花园绿地,环境优雅清静。根据需要设驻矿救护队,位于办公楼东侧,满足矿井救护要求。

110kV变电所设置在场前区的东侧,该位置不仅距离井口等主要的用电负荷近,且进线方便,环境清净。

②辅助生产仓库区:基本位于场地的中部,以副井为核心,承担着人员、材料及设备的上下井任务,主要由副井井口房、副井提升机房、矿井维修车间及综采设备库联合建筑、综合车库及器材棚联合建筑、消防材料库、木材加工房、压风机房与制氮车间联合建筑、无轨胶轮车库、汽车库、油脂库、加油站、油罐区等设施组成。

根据整个场地的安排,在场地西北角设置运煤及货运大门,方便、煤炭物料运输;矿井水处理站、日用消防泵房及水池污水处理站集中设在该区的东部,管理方便;汽车库、油脂库、加油站、油罐区设在整个场区的西南侧,靠近货运门,运输方便。

③选煤生产储运区:位于整个场地的西南部,以主井为核心,主要承担原煤提升、加工及外运任务,主要设施有:主井井口房、筛分破碎车间、原煤仓(3个);选煤厂之主厂房、压滤车间、介质库、机修车间、配电室、浓缩池及泵房等设施,同时对未来干燥车间及其配套配电室留有预留。该区域集中突出了选煤厂洗选生产的核心作用,和周围其他区域紧密联系同时互不干扰,功能突出,使用方便。

为了减少对场前区的污染及干扰,选煤生产储运区与场前区设置了防护林带。

④风井区:位于场地的东南部,主要由通风机房、防火灌浆站、瓦斯抽采泵站及其预留发电站等设施组成。位于整个场地的下风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2)排矸场

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南侧的蚰蜓沟内,距离工业场地约3.0km处,用于排放掘进矸石。矸石采用汽车运至矸石周转场储存,排矸方法采取分层推平碾压,表面最终覆土种草种树。排矸场考虑泄洪措施,排矸沟下方设拦渣坝,占地面积约6.0hm2,可满足矿井5.5a排矸量的要求。

3)爆破材料库、场外公路、场外输煤栈桥

爆破材料库场地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南侧约500m处,占地面积约0.75hm2。此处场地地形平坦开阔,周围无居民,满足国家《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

场外公路共计占地面积为39.236 hm2,包括进场公路、运煤公路、运矸公路和爆破材料库公路。

场外输煤栈桥占地面积为0.185 hm2。

(2)标识、标牌等标志物规范统一、清晰美观。

重视矿区运输安全,在矿区道路两侧设置限速牌、安全警示牌、警示灯等标志设施;在排矸场设置安设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工业广场路边设置宣传栏。

本项较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分。

2.矿区生产生活管理规范、有序。

矿区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生产运输井然有序,停车整齐规范,矿区生产生活管理规范、有序。

本项管理较规范分。

3.矿山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防尘、减噪保护制度、措施到位。

(1)重视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扬尘治理,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清洁化生产工作。

1)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

①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机构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

②采煤机、综掘机配置高压内外喷雾降尘;

③工作面安装架间喷雾,煤机组割煤通过时自动喷雾降尘;液压支架和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者放煤时自动同步喷雾;

④对转载点、破碎机等处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安设全断面防尘护罩,并对破碎机实行封闭;

⑤含尘风流控制除尘;

⑥掘进工作面配备矿用爆破高压远程喷雾、风流净化水幕、扑尘网等除尘设施;

⑦井下钻爆掘进工作面使用的采用湿式钻眼,其降尘率为60~90%。使用水炮泥的降尘率可达到80~90%,同时还可降低炮烟量及空气的有害气体;

⑧定期冲刷巷道积尘。

2)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井下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管网,按《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喷雾降尘装置。在胶带机运输大巷每50m设三通阀门,在辅助运输大巷每100m设三通阀门,在其他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巷道的洒水管每50m设DN25消防支管和阀门,在井下每个转载点设转载点喷雾和消防洒水用高压胶管和阀门,采掘工作面设有喷雾降尘设施。

3)煤炭外运主要依靠火车,煤炭通过封闭廊道,采用皮带运输至装载点。

4)矿井少量地销煤采用汽车外运,矸石采用汽车运输至排矸场。对汽车运输采用加强管理,限载限速,装满物料后应加盖蓬布防止抛洒碎屑,进出车辆通过洗车池将车身泥灰冲洗干净;厂区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并利用绿化带隔离吸滞煤尘。

5)对厂区道路派专人管理,经常维护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况,安排专人对道路经常清扫、洒水,起到抑尘作用,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使场区煤尘量低于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允许限值;车间内粉尘符合工业卫生劳动保护有关标准。s

(2)噪声控制措施到位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对各主要声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从平面布置上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

1)主、副井提升机房内采用隔声控制室,隔声量大于30 dB(A),并在控制室内壁贴敷微孔装饰吸声板,以吸收和减弱反射声响,室内声级控制在70dB(A)以下。

2)通风机房噪声来源是主机房的设备噪声和出风道的空气动力性噪声。采取在主机房室内墙壁敷设吸声结构并做吸声吊顶,使室内混响噪声降低8~10dB(A);在扩散出风口加装组合式消声装置。

3)压风机房内压风机除在进风口配有消声器,并装有排气放空消声器外,将设备间作隔声处理,以降低噪声传播,值班室内壁贴微孔装饰吸声板吸声。

4)坑木加工房的各种电锯布置在隔声操作间内,对操作人员配备了隔声防护用品。

5)水源热泵房、瓦斯抽放站内设隔声值班间,室内声级控制在70dB(A)以下。并对强噪声源采取隔声、减震、吸声等综合控制措施,减少其对综合楼和厂界的影响。

本项管理规范。

4.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

矿井坚持“边开发,边绿化”政策,制定了高家堡煤矿绿化管理办法,在矿区中心广场、各功能楼周围、矿区内道路两侧等进行绿化工作,选择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丛生红叶李等合适的乔灌植物进行栽植,并撒播三叶草等草籽覆绿,共计绿化面积72339.65m2,增加了矿区绿化面积,提高了厂区空气质量,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可绿化面积的100%。

本项我矿达到规定值的90%以上。

5.矿区环境面貌治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制定相关规范的流程实施监督管理。

(1)成立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办公室”,制定了矿井环境面貌治理管理网络图,明确专人负责和成员的各自职责,规范了矿区治理实施监督管理。

(2)对员工加强思想宣传和管理,严禁企业员工随意捕捉或破坏野生动植物,并建立了匿名举报建议箱,对违反要求的员工纳入考核处理,周边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努力做到矿产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