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文物旅游局


---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径流不息”而得名,是“鬼谷子故里、金蚕之乡”,享誉世界的“鎏金铜蚕”就出土于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石泉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洞、峡、滩、城、瀑、寨,有蚕桑文化、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等丰厚的文化资源。自2007年石泉县大力发展旅游以来,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石泉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石泉县自201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镇和旅游企业紧紧围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对照创建标准,狠抓关键环节,着力推动全域旅游高标准启动、高质量开展、高效率推进。一是坚持全域统筹,实现科学有序发展。2017年,石泉县创新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机制,以县委、县政府1号文件将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列入追赶超越重点工作任务,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8名县级领导任旅游重点项目责任领导,37个部门、镇“一把手”为责任人,全力推进涵盖旅游产品、交通保障、环卫保障、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综合管理、宣传营销七大体系共47个旅游项目,真正形成全域旅游发展“一把手”主抓,全域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2018年县委、县政府又调整充实了石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12名县级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景区(点)及基础设施建设、宾馆餐饮及市场体系培育、公共服务及行政管理、文旅融合及宣传营销四个专项工作督导组和一个专家指导组,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全力冲刺全域旅游创建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全力打造景区景点。精心编制了《石泉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全域景区(点)建设,着力高端精品景区打造。云雾山鬼谷岭、印象汉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饶峰胜利旅游村、中坝作坊小镇、雁山瀑布、鬼谷子文化小镇四大景区(点)相继建成开园。三是强化体制创新,构建“1+3”综合治理体系。按照“1+3+N”模式的总体要求,构筑了全域旅游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综合执法体制“三位一体”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完成旅发委改革,率先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和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并在节假日常态化开展市场监管和游客服务工作,全域旅游的综合管理执法体系日益健全。四是坚持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石泉县旅游企业“引客入石”奖励办法(试行)》,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石泉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共设立景区建设品牌奖、宾馆饭店星级奖、乡村旅游示范奖等7大奖项对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企业进行重奖,促使全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五是坚持服务为本,持续优化旅游软环境。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旅游数据中心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域的智能化旅游引导系统;公开招聘了20名专业导游员,组建成立了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全面充实了旅游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旅游综合执法检查,逐步形成了全域共管的旅游法治保障体系。六是坚持多管齐下,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常态化开展县城古街县令巡游民俗文化展演,精心举办春节民间文化艺术节、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之冬五大旅游品牌节庆活动、鬼谷子文化小镇美食文化节、饶峰驿站百合花节、长岭村插秧节等一系列民俗体验活动,“秦巴水乡 石泉十美”文化旅游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攀升。

栈道云水一天

二、工作成效

石泉在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改革创新力度大,创建特色突出,工作推进有力,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战略定位高、模式机制优、品质品位好”等特点,形成了景区景点集群式开发格局,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旅游品牌日益凸显。相继创建中坝大峡谷、燕翔洞、汉江石泉古城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子午银滩3A级景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县,并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共7个。饶峰胜利旅游村、中坝作坊小镇、雁山瀑布、鬼谷子文化小镇四大景区点相继建成开园,云雾山鬼谷岭、印象汉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县域旅游产品串点成线,旅游新业态各具特色,旅游产品供给品质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效应不断扩大。二是旅游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建成了全市首个县级旅游数据中心及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县、镇、景区三级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形成了县城、集镇、景区、旅游村等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运体系。在全县评选出“四十双百”(10家特色规范化餐饮店、10家品牌农家乐、10家示范化夜市店、10家旅游产品(商品)示范店、100家放心餐饮店和100家食品诚信销售店)共240家特色示范店,以活动促进石泉旅游服务品牌建设,旅游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旅游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三是旅游节庆营销不断创新。始终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造品牌旅游节庆活动,有效地提升“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连续多年持续举办春节期间民间文化艺术节、云雾山之春、汉江之夏、水乡之秋、燕翔之冬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美食大赛、“百合花”节等节会,旅游节庆活动强力拉动旅游消费,有效扩大旅游客源市场,成为石泉旅游新名片。四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三、存在问题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导则》《创建标准》和《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指标体系及工作要求》,石泉县在旅游交通、宾馆酒店提升、旅游厕所建设、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全民文明旅游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旅游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近期迎来的清明节首个假日旅游高峰来看,反映出了石泉县通往景区的道路狭窄、停车场不够、交通秩序维护工作还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罗沟桥路段,临时道路路况差,造成车辆严重拥堵。G541景观路、石云景观路建设方案前瞻性不够,工程进展缓慢,急需加快推进;全县旅游公交体系不完善,通往南区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公交尚未开通,县城至杨柳风情园(鬼谷子小镇)公交专营线路和石泉至佛坪的汽车客运专线开通工作进展较慢。

(二)A级厕所建设与管理滞后。面对全国厕所革命的发展大势,石泉县A级厕所数量少、标准低、管理不到位,除汉江石泉古城3A级厕所建设和管理水平基本达标外,景区内外厕所建设质量差距较大,乡村旅游点厕所建设标准更低。

(三)星级宾馆、民宿建设水平还需提升。现有酒店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差,全县无一家上档次的4星级酒店,3星级酒店建设力度不够。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主题酒店、青年旅社、精品民宿、房车营地等新住宿业态成为市场空缺,无法满足旅游住宿的多样化需求。

(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还需加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文化产业创意团队培育和名优品牌、骨干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旅游商品、纪念品创意研发不够,生产经营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旅游商品、纪念品进景区景点、进地接线路、进宾馆饭店、进旅游超市的“四进” 销售网点不健全。

(五)文旅融合水平还不高。具有石泉文化符号的“鎏金铜蚕、鬼谷故里、汉水文化、石泉十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旅融合“15551”工程推进乏力,五大主题活动和五大专场演出提升不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五大产业园建设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石泉县将继续紧紧围绕“三宜”(宜居、宜业、宜游)、“三美”(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石泉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不动摇;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康养休闲”作为发展旅游的基本定位不动摇;坚持旅游发展“全域规划、区域突破,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统筹、全要素参与,文旅融合、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创建品牌,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扩大开放、注重营销”七大原则不动摇,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四个四”战略目标任务。一是打造“四张名片”:即全力打造“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文化名片、“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形象名片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字号招牌;二是促进“四个转变”:即促进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康养休闲观光复合型转变、由彰显山水田园的外延型发展向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由粗放低端发展型向集约高端品质化方向发展、由假日型季节性旅游向日常型常态化旅游转变;三是着力“四大提升”:即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水平、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水平;四是实现“四大目标”:即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建成1个5A级、4个4A级的高A级景区建设目标,旅游人数突破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以上,把石泉真正建成中国秦巴最具魅力的康养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