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石泉十美忒给力
石泉县宣传部 周瑞玲 王洪宝

安康市石泉县借助境内丰富的山水、人文及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大打“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大做生态休闲旅游文章,让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和旅游人均纯收入实现连年递增,旅游业已成为县域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一项支柱产业;从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到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再到创建全省旅游示范县、全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山区贫困县石泉县通过“借力、聚力、给力”力抓“一县一产业”生态、文明、绿色、长效旅游业发展,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为县域经济循环发展、突破发展探出了一条新路。

 
石泉县城夜景   石泉汉江三峡
石泉十美:给人一种尊崇和高尚的享受

周末假期间,西安的徐老师、田女士带领自驾车团队来到石泉,他们说去子午银滩、后柳水乡、中坝峡谷和燕翔洞、县城老街游玩,玩得很惬意,收获也很大:来石泉观美景,拍风光;品佳肴,尝美食;亲近山水,休闲玩乐,加上空气又好,选择到石泉一日游、两日游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他们来说是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过程。

 
     
 

走进秦巴水乡,体验“石泉十美”,以美景、美韵、美食为代表为浓缩的“石泉十美”,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瑰丽夺目的画卷,展现给世人的是无限魅力,带给人的是一种时尚,高端,尊崇和美的享受。

景美。“山—水—洞—峡—滩—城”六大旅游版块承载的“六美”各具特色,分别突显了“云雾仙山,雄奇之美;后柳水乡,清柔之美;燕翔洞府,梦幻之美;中坝峡谷,幽静之美;子午银滩,浪漫之美;千年古城,人文之美。”

 

韵美。山水石泉多石多泉,诗人王维笔下“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寓意的“石上清泉,神韵之美”,韵喻着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宜人的空气,养人的水土,养出的石泉女子有着较好的形象气质,经淳朴民风民俗的熏染,又显得秀外慧中,“汉江浣女,脱俗之美”向外展示的是石泉女子外在美、内涵美,韵喻着人品的纯真之美和人性的真善之美。石泉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曾出土汉代皇帝褒奖养蚕状元的鎏金蚕,故名金蚕之乡,走进蚕桑重镇和示范村,采摘绿桑银茧,体验的不仅是“金蚕之乡,桑海之美”,更是劳动者的艰辛和丰收后的喜悦之情,韵喻着石泉人奋发向上,崇尚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之美。

食美。即特色美食美。力推鬼谷子腊肉、豆腐干、鼓气馍、石泉河虾、鲶鱼豆腐、石泉烤鱼等地方特色小吃,支持兴办富硒农家乐,推出农家精品菜系,让游客在石泉四时都能品鉴“养生佳肴,天然之美”。

石泉十美与“十全十美”谐音相同,石泉十美虽不能“十全十美”,但带给人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与追求。以“六景之美”、“三韵之美”、“美食之美”为内容的“石泉十美”游经差异化、品牌化打造,给八方游客留下“石泉十美”实在是美的印象,石泉借助“石泉十美”游的影响也已成为省内外众多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选择地。

做大做强旅游:夯实举措冲刺“五大”目标

基于建设、打造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考虑,基于塑造“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的考虑,基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壮大发展县域经济的考虑,石泉县结合打造陕南旅游强县及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采取“十大”措施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工作,成为石泉抓促旅游工作的经验模式。“十大”举措是:

 

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县委书记马晓旬科学分析石泉发展旅游具有景区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游客优势“五大优势”,他认为发挥优势,激发潜能,石泉旅游大有可为。全县经对综合优势的客观分析和机遇把握,并在干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果敢地提出坚持“整体规划、重点开发、打造精品、系统配套、彰显特色、注重营销、塑造品牌、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施循环发展、一县一产业抓旅游”的发展思路,按照确定的“南靠前,水为先,北鬼谷,走高端”的开发思路和“开发云雾山,盘活汉江水,建好中心城,提升旅游村,打造精品线”的发展重点,聚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促旅游产业在规模扩张上、质量提升上、形象建设上,实现由大到强、由精到深、由好到优的新跨越、新转变。

合理规划,描绘蓝图。一是编制总体和详细规划,用规划统领和指导开发建设工作。先后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详规和以杨柳风情园、杨柳旅游示范村为主要内容的农家宾馆及星级农家乐发展规划、旅游生态村建设规划,专项编制汉江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及旅游景区道路建设改造规划等,做到开发建设与控制保护相兼顾。二是规划景区等级,明确“建3A、创4A、争5A”创建目标。三是制定旅游发展年度计划、五年长远发展规划,提出2013年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全面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工作。同时,做出了“到十二五末,实现接待游客总量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占全县GDP25%”的长远发展规划,描绘了旅游强县发展蓝图。

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为此,石泉县下大力气,把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原来的20:51:29调整至10:45:45,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从县到镇形成了“调结构、兴产业”“兴旅游、促三产”的热潮。

 
石泉燕翔洞风光   游客在中坝峡谷观光

市场运作,招商开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招商引资、公司运作”的模式,大打旅游招商牌,通过择商招商、安商亲商、扶商助商等措施,成功引进陕西仟佰众、西安热点、汉江明珠、秦巴山水等旅游公司投资数亿元完成了燕翔洞、中坝峡谷、子午银滩等核心景区建设。好的政策、好的环境、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客商投资热情,如中坝峡谷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0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超过预期。后柳水乡、汉江水利风景区生态开发及其他后续项目也通过洽谈并签订了意向协议,招商总额预计突破4亿元。

配套项目,完善要素。强化项目投入保障,充分激活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赏、读、悟”九要素,满足了游客多样性需求。

强化领导,做精服务。确保客商安心投资发展,让游客感受细节服务带到的方便与温馨。

建立机制,常抓不懈。建立投入保障、政策扶持和生态保护、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考评机制,坚定长期抓旅游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文旅融合,提升品位。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品牌承载”发展思路,坚持“政府主导、专家借智、协会发力、内外联合”发展原则,举办“石泉十美”宣传语征集及“石泉十美”征文活动、鬼谷子文化研讨会、民歌大赛、旅游文化丛书征集等,致力推进“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和“鬼谷子”文化及民间社戏文化、奇石文化等品牌建设,做到文化体验与旅游,演艺节目与旅游,文化产品与旅游相结合,让旅游强县和文化强县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石泉旅游宣传   石泉食美厨艺大赛

政企联手,强化外宣。石泉坚持 “立足省内、着眼省际、放眼国际”和“政企联手、强化整体、重点突破、特色鲜明”的思路,分对象、分层面、分时段开展“网络媒体看旅游”、举办全国第二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参加西洽会,旅游商品博览会、金秋旅游推介会等进行灵活多样的宣传营销活动,并精心制作《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电视音乐风光片和《石泉十美》画册、宣传折页,达到了立体宣传推介旅游的效果。

规范管理,提升形象。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治理,共建生态美好家园;二是狠抓城乡“三创“工作,大力整治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搭乱建等行为,加大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居民文明素养;三是做好道路升级改造、安保工程建设、旅游标识设置,配套做好公厕、停车场的建设,从强化硬件建设入手进一步满足游客需要。四是培训引导,规范服务,推进行业自律;五是严格执法,重点整治,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

四大成效:让旅游业展现生机、活力和精彩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让人人活得精彩。对于实现梦想活得精彩这一目标,熨斗镇经营特产超市的个体户席真荣说他希望旅游大发展,他一年经销40多种土特产品能挣一个科级干部的年收入就心满意足了。对于云雾山镇官田、秋树坝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县上、镇上发展旅游,从旅游公路、集中安置点及配套林特园建设项目方面进行倾斜,让村貌变好了,村民变富了,他们除了感谢政策机遇,自我抓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也更强了。

 
游客在后柳水乡游玩   游客在石泉老街

县长李启全欣慰地说,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建设优秀旅游目的地,让石泉实现“四大”提升:一是领导干部全程服务抓旅游,企业、个体户创业兴业抓旅游,全局围绕旅游发展做服务,抓服务,全面提升了整项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全民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二是生态绿色旅游业产业链条长,从生态绿化、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加工到旅游服务,种养业、建材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关联密切,富民兴村、兴企强县效果明显,全面提升了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三是加强“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打造和宣传营销力度,全面提升了石泉对外开放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依托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汉江保护等工程,加快生态修复和建设,城镇绿化率、全县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同步推进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得石泉生态旅游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格局中所占的比重和位次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了解,石泉县通过做大做强旅游,旅游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骨干产业,2011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94亿元;201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8亿元;2013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亿元,计划全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兴办旅游,已成为石泉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实现旅游人均纯收入400多元。“石泉十美”游不仅激发了游客旅游热,刺激了大众消费热,还催生了项目投资热,带动了文明服务热,掀起了生态保护热……绿色循环发展方式让石泉旅游业正乘劲风高歌起舞。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5年2月9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