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汉水源头,坐落着“蜀道明珠”——宁强,这里是三千年氐羌故里,青山绿水环绕,千年蜀道毗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宁强县南街小学。学校坐落于县城南大街,面临青葱的起凤岗,秀丽的玉带河环绕而过。宁强县南街小学原名“振文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坚持“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教师优秀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生命和谐成长”为宗旨,大力建设以“礼·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学校环境,提高办学品位,提升师生道德文明素养,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学校。
学校先后荣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示范小学”、“首届‘最美校园’”、“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单位”,汉中市“精品学校”、“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等200多项国家省市县荣誉称号,连续29年被评为宁强县“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学校在全面稳步发展的同时,学校民主管理、学校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研修、艺术教育、体育工作、后勤服务等逐步形成特色,多次承担省市县教育现场会的参观任务。特别是我校确定了三级艺术教育模式,成效显著,我校教师编排的艺术作品在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连续四届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
一、规范办学,方向明确,基本形成科学稳定的发展模式
1、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德立学,以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深化“办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学校”和“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探索“幸福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文化建设,创新德育理念和措施,深化课程改革,精致“双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发展学校特色,总结完善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特色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力争实现教育管理水平的新跨越,教学质量的新跨越,师资水平的新跨越,特色课程建设的新跨越,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跨越,逐步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管理规范、文化厚重、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省市名校。
2.“轻负担、高效率、重素质”成为学校发展亮点。我校一直严格按新课标和省市县管理部门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节假日、双休日补课,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景色怡人,设施齐全,营造“最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占地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3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教学区,师生休憩的校园景区,景色怡人、动静结合的学生活动区三区分离,布局合理,实现“春花争艳,夏荫成凉,秋桂飘香,冬见绿意”,营造一个快乐、温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005年学校被授予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6年被授予省级“园林单位”称号。2012年5月,学校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确定了“废弃物减量和节约用水”两大主题,建立了生态学校委员会,学校的环境教育和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1月学校被国家环保部授予陕西省唯一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学楼2幢,图书实验楼1幢,学生公寓楼1幢,建有767平方米的高标准学生餐厅和2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操场;建有高标准的舞蹈厅、美术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26个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建有校园电视台,每班配有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实现了无尘化教学。内配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科学,制度健全完善,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与前沿科技教育接轨,于2016年初自筹资金建设了汉中首家学生“创客工作室”,目前装备了3D 打印机2台、绘图仪1台、激光雕刻机1台、机器人组装配件20套、高级智能机器人2个、“小发明家”材料包10套,Arduino电子制作材料若干,共计投入10万余。实现了山城孩子的“创客梦”。
三、“礼·艺”文化熏陶,营造“最美”的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校园环境熏陶人,文化育人,打造以“礼·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为校训,将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各项工作、活动中,让师生受到熏陶和感召。教学楼分别命名“振文楼、雏凤楼、博艺楼”,传承了1812年“振文书院”传出琅琅书声到如今的百年历史,也传示今天学校奋斗的目标和对未来的希冀。学校的桂花园西面围墙,悬挂了我校设计的6个巨幅沙雕绘画作品,分别是《朱子讲学》、《两小儿辩日》、《伯牙学琴》、《黄山谷下棋》、《羲之爱鹅》,《王冕学画》,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体现了为师者学无止境,为学者全面发展,用艺术陶冶情操的文化内涵。
学校的楼道走廊、墙报橱窗,悬挂着名人名言、环保新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书画作品,达到耳濡目染效果。班级制作了班级名片,设置了展示栏、评比栏及温馨提示等,教室布置既统一,又突出了特色。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无声地传达着学校特有的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
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鼓励师生读书。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完美教室》等多部教育专著,为每个年级、处室订阅专业的报刊杂志;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经典诵读”、“红读”等各类读书活动,积极参加各级读书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和演讲比赛活动,学校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四、提升师生素养,营造“最美”的人生发展环境
1.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学校始终坚持“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做幸福教师,幸福做教师”、“没有最好的个人,只有最好的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确定了“三级”教师团队建设思路(名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团队),大力打造“雁一样的团队,鹰一样的个人”的名师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突出青年教师培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和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常态化。以“青蓝工程”为平台,通过“全员赛教”、“一课多磨”、“英语口语、语文朗读演讲比赛”、语文教师写作、信息技术展示等校内研训基本功比赛,省市研讨会,观摩会,国培、省培等校外研训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近五年到北京、上海、南通、洛阳、昆明、成都、西安等地学习培训200余人次。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特级教师1名,陕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陕西省教学能手9名,湘美版美术教材全国培训专家1人,汉中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1人,汉中市“311”人才3人,汉中市名师6人,汉中市教学能手8人,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坚持“无秘密、全公开、人性化”的管理原则。
学校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做到透明化管理。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职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都实行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民主协商、民主评议,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学校实行“三会”制度,即重大决策召开教代会,重大问题组织咨询会,群众有疑惑召开座谈会。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长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对于教代会上教师的合理提案,千方百计地争取问题的落实。有些问题一时确实解决不了,也要尽力做工作,耐心做解释,求得教师的谅解;学校的计划和管理目标的制定、学校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教职工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奖励制度等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事项)都认真诚恳地征求教师的意见,以取得教师的支持和赞同。校长管理理念先进,目光长远,管理“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性关怀为本,以为师生服务为本),用个人的人格力量、心理力量、学术力量去熏陶、吸引、影响广大教职员工,营造公平公正、无帮无派的人际关系,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怀的管理机制,凝聚集体力量,极大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3.扎扎实实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制定《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由副校长张燕分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营造“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搞研究”的校本研修氛围。校长不仅为校本研修工作第一责任人,更是校本研修工作的身体力行者,主持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学校先后制定了《南街小学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南街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南街小学校本研修评价激励方案》、《南街小学教研室工作职责》、《南街小学课题研究制度》,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校本研修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明确,高质量做课题研究,绝不允许自欺欺人的虚假研究。近5年来,我校学校承担多个省、市课题研究,县级微型课题研究,研究人员几乎覆盖所有教师。省级课题《小学艺术教育有效模式探究》、《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及指标体系构建》、《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生识字学习的研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均获得优良等次;7个市级课题、79个县微型课题结题,多个课题研究获得优、优良等次。目前有4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在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担任主持正在研究中;6个市级课题已提交申报材料,县级微型课题现正在申报之中。获奖论文、教学计设计、课件等有两百六十多件获省市县奖,三十几篇文章在国家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学校制定有教育教研奖励制度,学校将教科研成果作为教职工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4.以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
落实“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环境渗透”的“三渗透”的德育教育模式,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教育观,突出抓小、抓实、抓新三个基本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文明班级”,“雏鹰争章”、“星级学生”、、“红旗中队”“美德少年”的“选、评、塑”活动。以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载体,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建好学校升旗队,鼓号队、腰鼓队、献词队、校园乐队、“红领巾一条街”等各类特色队伍和实践阵地;采用“中队播音秀+广播站播音员秀” 模式做好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工作,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保质保量;每周一次的升旗制度规范严整,建有升旗班、记录旗手日记;每周国旗下讲话精心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受到爱国、爱民、爱家乡、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环保等教育;成立了5个社区小队,聘任了50名爱心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在爱心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小队进行了社区卫生整理、登山、互助学习等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5.重视艺体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按照“全面育人,特长培养”的原则,在校园开展了多种兴趣爱好特长班辅导班,让有专业特长的教师给予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落实“立足课堂打基础,开设兴趣班育特长,打造艺术精品树形象”的三级艺术教育理念,在艺术教学上也不断创设条件,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加强,学校每年“六一”举行艺术节和科技节,为师生搭设了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在县“九运会”“十运会”中,连续获得小学组总评成绩第一名。全县小学五人制足球赛上,我校男女足球队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冠军;在参加汉中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校学生始终是县队主力队员。体训队、舞蹈在“县九运会”“县十运会”开幕式、“陕川甘”毗邻地区球类运动会开幕式上等多个公开场合表演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在连续五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我校自编自排的节目均获得省市县级一等奖,其中四届获国家级奖励。2016年,我校教师编排的舞蹈《画四季》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五、开放办学,彰显学校发展“最美”姿态
1、在我县教科研中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学校每学年承担多次市县“阳光师训”,“教学研讨”等观摩教学活动,二是学校多名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任务。张燕、赵敏、沈洁琼老师是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成员,多次到外省市上示范课;张燕、赵敏、沈洁琼、谢清平是汉中市“阳光师训”讲师团成员;学校多名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被县教研室选派参加“送教下乡活动”。三是学校与二郎坝小学结成“帮扶共建”联谊学校,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为二郎坝镇小学发展提供援助;四是学校在“一校五镇”联片教研活动,发挥引领作用,互动交流,推动宁强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2.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一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向家长宣传家教新理念,优秀的家教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了解、参与学校管理。三是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大家访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生活。四是表彰了“支持学校好家长”,招募了“爱心家长志愿者”,聘任“家长义工”、“爱心妈妈”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2014年我校联合团县委,联系外界爱心人士,开展“你的心愿,我来实现”微心愿活动,用爱心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安慰以及关心、帮助。有48个留守儿童的“微心愿”已经被社会爱心人士领走,实现自己的心愿。
3.建有四个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宁强县中心敬老院、县气象站(我校也被县气象局确定为“气象知识进校园示范学校”)、千山茶叶公司、县档案局。定期与这些单位开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生活化、社会化的教育。
六、完善后勤管理服务,营造留守儿童的“最美”家园
近年来,学校本着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来指导后勤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在“营养改善计划”和留守儿童的管理上下功夫。我校享受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近2000人,留守儿童400多人。面对炊事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学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每周精心研究排出营养合理的食谱,让学生吃上满意、可口、营养搭配合理的营养餐。因为政策宣传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信息反馈畅通,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得到社会和上级的好评,,被评为“汉中市标准化食堂”、“汉中市标准化宿舍”,汉中市后勤管理现场会把我校列为重点管理学习学校,汉中市多家学校赴我校参观学习。我校的“营养餐工程”先后在《宁强文教十分钟》、《汉中电视台》、《 汉中日报》上播出和刊登。
留守儿童的管理由总务处负责,安保处、教导处、德育处和少先队紧密协助,选聘了12名认真负责、富有爱心的生活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班主任每周到学生公寓看望本班学生,每天下午安排教师进行作业辅导。学校为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在公寓里安装了太阳能洗浴设施和亲情电话。为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实行了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巡查制度,同家长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留守儿童家长接送制度。为了拓宽双休日孩子们的生活,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开展了球类、棋艺等各种兴趣特长班;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并且为各个公寓配备了图书,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开展“篮球赛”、“演讲比赛”、“郊游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能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南小人今后将继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作为全校教师信奉和遵循的行为准则,着眼课改求发展,继续发扬“任当百年”的精神,在校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激励下,把“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和“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永远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立志使这所百年老校再展新的容颜,让美丽在这里延伸,让雏鹰从这里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