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举措,这是我党把握国情党情政情做出的重大部署。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通过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和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的树立为基层服务的宗旨意识,旗帜鲜明地确立以群众和企业满意为标准的价值取向,以加快建设创新型渭南为主线,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科技工作的核心,离开企业,科技就成了孤岛,创新就失去了生命力。近年来,渭南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将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放在我们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送政策做培训、问需求解难题、建平台搞引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让企业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强大助推力,有力提升了科技服务能力和工作显示度。改进作风,服务基层,科技惠民,已成为渭南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识和基本工作方法。
思想上想群众之所想。在科技工作谋划布局,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中,深入了解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期盼,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长期以来,渭南科技资源少、科技投入小、创新能力不足是科技市情。要加快建设创新型渭南,既要立足渭南,依托西安,又要面向全国,以促进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步伐,早日把渭南建成具有高新技术承接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区域。
工作上经得起实践检验。决策对不对,成效大不大,关键在于能否经得起实践标准、历史标准和群众标准的检验。我们成功探索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大荔模式,受到了上级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作为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它成为了统筹农村科技资源的典范,初步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开创了新时期农村科技服务新局面。今年4月份,我们以“科技创新 成就梦想”为主题,成功举办了渭南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暨优秀产品展。组织全市136家企业、团队踊跃参赛,让企业和创客在交流比武中展示创新成果,碰撞创新火花,激发创新活力,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浓厚的创新创业热潮,受到了全社会一致肯定。实践证明,只有在工作中始终贯穿实践标准,我们科技工作才能有大作为。
服务上主动细致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只有在服务中才能体现价值。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宣传科技政策,到全方位开展校地、校企科技合作;从加快推进3D打印创新智造基地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到建成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平台;从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及绩效评价机制,到分县市、分区域开展大范围集中业务培训,无不围绕科技服务这个主题展开。我觉得科技部门服务应体现主动、细致、创新。主动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在群众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群众则是我们的老师。细致是工作方法,细节决定成败,敷衍塞责、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考察、决策都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创新是科技工作本质内涵,需要根据不同的创新需求,采用不同的创新方法服务,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
作风上务实永葆本色。作风体现党风政风,作风体现形象品质。作风要务实,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好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作风要节俭,就是要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发扬好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反对奢靡之风。科学的事业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需要脚踏实地的人,需要扎实稳重的工作品质。因此,我从自身做起,树立标杆,抓班子,带队伍,接地气,通下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谋事上求实、创业上求实、做人上求实,使好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科技惠民的效果,以实干精神取信于民,以优良作风凝聚民心,为全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