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指导支持下,我局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创新型渭南为主线,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科技工作均按计划顺利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科技工作主要情况
1.省考指标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针对省考市指标增加的实际,年初我们就加大了统计工作力度,将四大考核指标与各项科技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四项省考市指标(R&D支出占GDP比重、技术合同交易额、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中,有2项(R&D支出占GDP比重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标已于3月份完成统计工作,初步结果良好,最终结果以11月份省统计局和省科技厅联合发布数据为准。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达到1.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亿元)的55%;截止5月底,专利申请量完成934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30件)的44%,专利授权293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30件)的26%。
2.积极组织实施好各类科技计划。组织申报2016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5项,截止6月30日立项52项,争取资金2752万元。其中高纯高性能纳米级钛酸锂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等23个项目获得省科学研究发展计划372万元支持;印刷机械产品云服务平台等20个项目获得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1142万元支持;脱酚棉籽蛋白培养基生产发酵等8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108万元支持;有机苹果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获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30万元支持。征集2016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0余项,立项95项,安排资金2470万元,主要安排在3D打印、印刷机械、精细化工、生物农药、矮砧苹果等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了3个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专家大院建设等。安排西农大4个试验站专项400万元。
3.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开展了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的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渭南师范学院创客空间成功创建我市首家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渭南高新区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富平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创建我市首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渭南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6家众创空间认定为我市首批市级众创空间。同时,还开展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征集、评估工作,筹建了3D打印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4.巩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提升大荔模式,面向各县(市、区)征集“互联网+”类创新工作5项,扶贫类创新工作3项,服务方式类创新工作3项,积极推动大荔模式与互联网+、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选派80名“三区”科技人员对接到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推荐临渭区葡萄“星创天地”开展省级试点,批复建设富平柿子等市级农业“星创天地”7个,支持设施瓜菜等8个专家大院建设。推荐白水县苹果农业科技园区申报2016年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月中旬将进行现场考察。2016年度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5. 启动科技创新示范县试点。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县域创新能力,我们启动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上半年,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县域科技创新情况调查,召开了县域科技创新座谈会,指导各县(市、区)制定了“一县一策”工作方案,重点从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向县域流动等方面构建县域经济创新体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大荔县已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3个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之一。
6.加大科技成果产出保护力度。今年我市单位牵头和参与的省科学技术奖励达到12项,其中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渭南示范基地、市农技推广中心共同承担的“设施蔬菜根结线虫成灾机理和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项获二等奖,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新型LED灯具模块化系列化集成设计研发”等8项获三等奖,为近年来获得省奖最好成绩。评审科技成果2项,“环保型卷筒料凹版印刷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宽幅卫星式高速柔性版印刷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加强校地合作,促成西安交大王志懋教授团队与潼关中金合作,筹建稀贵金属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联合开展专利行政执法4次,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6件,专利侵权案件2起,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7.成功举办我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为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我们制定了创新创业大赛实施方案,联合市委人才办和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了我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在4月份利用1个月时间,历经报名、初赛、尽职调查、公示、决赛、表彰等多个环节,从136家参赛企业(团队)中产生了3D打印和先进装备制造组、新能源新材料组、生物医药组3个组别优秀单位。对富平县悦达机械、清能动力团队、鼎盛生物化工等18家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优秀企业和创新团队,分别按照10万、5万、3万元进行了表彰奖励。大赛期间同时还举办了“首届创新创业优秀产品展”和“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意比赛”,韩城市科技局等6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市工信局等12家单位获优秀组展奖。
8.切实加强创新型城市试点报审工作。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渭南建设,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部门意见、邀请相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上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有关要求,制定了《渭南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我市到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目前,《实施方案》已经省上初评,修改完善后将及时上报省政府。
9.协同筹建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制定了渭南驻西安高新区渭南科技工作站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站的主要职责,即在西安高新区搜集科技成果信息,引进先进技术成果,解决我市技术难题需求,筹备西高新渭南科技孵化器等。同时,完成了工作机构的搭建,即由渭南高新区牵头,富平、蒲城高新区共同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工作站的各项工作。目前,正在与省科技厅衔接工作站的办公场所。
10.协调设立渭南天使投资基金。为促进初创企业、种子期企业快速发展,我们制定了渭南天使投资基金设立方案,并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基金规模达到5000万元,已到位资金2550万元。目前,正在联合市产投集团拟定基金募集、运营方案。
11.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和机关党建工作。按要求完成了“规定动作”,学习教育得到加强。补选了局总支委员会委员,树立了省科学院渭南示范基地陈志杰研究员“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正面典型。落实了党组抓党风廉政的主体责任,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签字背书、干部写实、报告制度及台账制度。开展了干部任前廉政考试谈话、明察暗访和节前教育提醒等工作。积极开展包村帮扶工作,组织全局36名干部与村上贫困户进行了对接,开展了村道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级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发放生产物资、酥梨宣传销售等系列帮扶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设想
回顾上半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科技工作发展新形势、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还不理想,全市科技氛围不浓、科技资源偏少、支撑引领能力不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下半年,我们将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引,以建设创新型渭南为统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科技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省考市目标任务。对标各项考核任务,查漏补缺,再添措施,特别是在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等考核指标上,采取干部包联、主动服务、项目引领等办法,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抓好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部署实施工作。在申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分解落实有关工作任务。积极协调推进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及早开展工作。制定渭南天使投资基金运营方案,尽快发挥基金作用。持续推进“一县一策”工作,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继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推荐报批工作,继续新组建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联盟,培育新建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指导好富平、蒲城2个省级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和大荔、白水两个省级创新型试点县建设。
4.落实好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以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落实科技计划体系建设、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区创新协同发展等改革工作。牵头筹建由渭南师院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展示、共享等科技基础服务。
5.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党建、党风廉政和包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讨论活动,组织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党员评议,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继续深入抓好机关及下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帮扶任务。
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2016年7月12日印发